[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岩锚锚固系统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195422.X | 申请日: | 2022-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383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30 |
发明(设计)人: | 严爱国;樊少彻;王鹏宇;王小飞;谢自畅;张晓江;罗春林;王希;李元俊;王志平;崔苗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14 | 分类号: | E01D19/14;E01D19/16;E01D21/00 |
代理公司: | 武汉东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24 | 代理人: | 张吕东 |
地址: | 43006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锚固 系统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一种新型岩锚锚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前锚固装置、后锚固装置和延伸设置于两锚固装置之间的锚固组件;
所述前锚固装置设置在桥体主缆索锚固侧的岩体表面,用于所述锚固组件的张拉锚固;
所述后锚固装置设置在岩体内,其包括开设于岩体内部的后锚室和至少一个固定设置于该后锚室内的锚板;
所述锚固组件包括至少一根锚杆;所述锚杆的一端连接在所述锚板上并与之形成整体结构,其另一端延伸连接在所述前锚固装置上,并在锚杆内张拉形成预应力,使得桥梁主缆索的端部可在分散为若干缆索后连接于前锚固装置上对应锚杆的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岩锚锚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锚室内灌注有混凝土,使得所述锚板与所述岩体通过混凝土结构固连,形成整体受力的锚塞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岩锚锚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锚室内还固定设置有至少一个支撑件;
至少一个所述支撑件与所述锚板交叉连接设置,用于对锚板进行支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岩锚锚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板的至少一侧形成有由多个支撑件连接而成的网格式支撑架结构,该网格式支撑架结构的一侧与所述锚板的端面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岩锚锚固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锚固装置与所述桥梁主缆索端部之间设置有前支墩,其一端固定在岩体表面,另一端贴设在所述前锚固装置上;
在所述前支墩内连接设置有散索鞍,用于将所述桥梁主缆索分散成若干缆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岩锚锚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为具有高强预应力的钢拉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岩锚锚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锚固装置包括由钢筋混凝土形成于岩体表面的前锚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岩锚锚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锚面背离岩体一侧固定设置有前锚垫板,所述锚杆的端部穿过并连接在所述前锚垫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新型岩锚锚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为平行设置的多个。
10.一种新型岩锚锚固系统的施工方法,用于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新型岩锚锚固系统的施工,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根据缆索锚固设计位置,确定前锚固装置、后锚固装置、锚固组件的施工位置;
(2)施工后锚室;
(3)在在岩体内施工连通后锚室的岩孔,形成预应力管道孔;
(4)在岩体表面施工前锚固装置,并在在后锚室内安装锚板;之后,在预应力管道孔中设置锚杆,使其固定连接在锚板上,另一端张力连接在前锚固装置上,并在锚杆内张拉形成预应力;
(5)对岩孔进行注浆加固,形成由后锚固装置、锚固组件和前锚固装置组成的岩锚锚固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9542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