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1194875.0 | 申请日: | 2022-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867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6 |
发明(设计)人: | 黄森彪;岳林;王惜缘;梁玉芝;王敏;廖广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海(东营)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63/183 | 分类号: | C08G63/183;C08G63/85;C07C67/08;C07C69/82;C07C69/44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马俊荣 |
地址: | 257100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运河***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己二酸 对苯二甲酸 丁二醇酯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可生物降解材料的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制备方法。所述的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苯二甲酸酯化:将PTA、BDO、催化剂A混合,酯化反应获得低聚酯化物A;1,6‑己二酸酯化:将AA、BDO、酯化活化剂DCC、催化剂DMAP混合,酯化反应获得低聚酯化物B;缩聚反应:将低聚酯化物A和低聚酯化物B混合,加入催化剂A和其他助剂,在真空条件下进行缩聚反应,制得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本发明提供一种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制备方法,制备的产品的a,b值大幅降低,酸值得到显改善,扩大其应用范围,制备方法简单,节能降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可生物降解材料的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是由己二酸、对苯二甲酸和1,4-丁二醇三种反应原料,运用直接酯化法或酯交换法生成的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不仅拥有脂肪族聚酯的优异降解性能和力学性能,而且也拥有较好的延展性和耐高温性。PBAT是一种能够通过土壤中的微生物,在新陈代谢作用下,直接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的树脂,因而在包装材料、餐饮用品与农业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在制备PBAT的酯化反应中,己二酸容易在高温条件下会发生脱羧,脱水环化生成环戊酮、水和二氧化碳,而环戊酮会在高温、酸性条件下继续自缩合生成2-环亚戊基环戊酮、2,5-二环亚戊基环戊酮等其他显色副产物,从而导致PBAT树脂颜色发红,PBAT树脂的a、b值上升,颜色不佳而极大的限制了PBAT树脂的应用范围。
现有技术中,己二酸脱羧原理如下反应式:
。
CN101864068B公开了一种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己二酸丁二醇共聚酯的制备方法,在进行酯化反应和缩聚反应中,都通过加入钛化合物和锑化合物的复合催化剂,进行催化反应的进行,制得的PBAT的特性粘度高,色相好,b值在0~8之间,L值在68~85之间。
CN113667103A公开了一种PBAT树脂的制备方法,将钛-EDTA复合催化剂、对苯二甲酸、己二酸、1,4-丁二醇进行酯化反应;酯化反应结束后,加入还原剂4,4′,4″-三氨基三苯甲烷和/或L多聚赖氨酸,制得PBAT粒料,其产品的a值和b值均较低。
CN114015025A公开了一种PBAT树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以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与1,4-丁二醇为原料,加入钛系催化剂,进行酯化反应,得到低聚物;然后将低聚物进行缩聚反应,制得PBAT树脂,通过强制性的提高酯化率≥96%与调控缩聚的温度240-250℃,作为提高色织和色泽稳定的方法,来抑制2-环戊基环戊酮与2,5-二环亚戊基环戊酮的生成。
以上技术中,虽然采用钛系-锑系的复合物作为催化剂,制备PBAT树脂的方法,可以得到较低b值的PBAT树脂产品,但这种催化剂的活性低,用量大,在反应过程中会还原出锑原子,使PBAT产品颜色不稳定。并且,锑元素为重金属元素,不符合生物降解的相关规定。另外,通过加入还原剂抑制环戊酮的生成,改变PBAT产品颜色的方法中,加入的还原剂也会导致催化剂被还原,影响聚合速率。而且,己二酸在酯化反应过程中也会有少部分己二酸在高温、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环戊酮,仅通过调节缩聚温度,环戊酮仍然会在酯化阶段产生,而环戊酮在酸性高温条件下也会进一步生成2-环亚戊基环戊酮、2,5-二环亚戊基环戊酮,影响产品的a、b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制备方法,制备的产品的a,b值大幅降低,酸值得到显改善,扩大其应用范围,并且制备方法简单,节能降耗,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本发明所述的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海(东营)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富海(东营)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948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