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配动车组和机车的无动力回送控制系统及其车辆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186696.2 | 申请日: | 2022-09-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755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 发明(设计)人: | 夏军;苟海鹏;王殿元;王令军;吕枭;朱冠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1H11/10 | 分类号: | B61H11/10 |
| 代理公司: | 青岛清泰联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56 | 代理人: | 刘雁君 |
| 地址: | 266111 山东省青岛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配动 车组 机车 动力 回送 控制系统 及其 车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配动车组和机车的无动力回送控制系统及其车辆,具体通过调节第一减压阀使其满足动车组动力车的制动压力需求,通过调节第二减压阀使其满足机车的制动压力需求,并同时兼顾两种无动力回送的可靠性,通过双膜板中继阀的预控压力实现了冗余控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适用范围广、控制方式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动力回送控制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配动车组和机车的无动力回送控制系统及其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机车的制动缸最大压力通常被限制在250kPa以下,主要目的是防止机车制动时与后面编组的货车制动力不一致,产生较大的冲动,此技术要求一直延续到现在生产的机车及其适配的制动系统。
但新研制的动力集中电动车组动力车由于考虑到客运、列车减速度、轴重、拖车制动力等多方面因素,就需要取消制动缸的压力限制,并要求动力车在无动力回送中具有更高的可靠性,避免无动力回送过程出现故障,从而长时间耽误动车组线上运用或入库检修。
目前的制动系统无法满足上述要求,所以重新设计一种无动力回送控制系统,不仅适用动力集中动车组动力车,也可以适用现有的机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细节在以下附图和描述中提出,以使本申请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更加简明易懂。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配动车组和机车的无动力回送控制系统及其车辆,不仅适用动力集中动车组动力车,也可以适用现有的机车。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配动车组和机车的无动力回送控制系统,包括
制动风缸、作用风缸、辅助塞门、第一双向阀、双膜板中继阀、制动缸、切换单元和电子分配阀;
其中,
双膜板中继阀,其双膜板中继阀进风口与制动风缸相连,其双膜板中继阀出风口与制动缸相连,且双膜板中继阀上设有双膜板中继阀第一预控压力口和双膜板中继阀第二预控压力口;
双膜板中继阀第一预控压力口和双膜板中继阀第二预控压力口两者比较后的压力,取大值输出给制动缸;
辅助塞门,进一步的包括
辅助塞门第一进气口,与制动风缸相连,且在两者之间设有第一减压阀;
辅助塞门第一出气口,与双膜板中继阀第二预控压力口相连,并通过切换导通管路与辅助塞门第一排气口或辅助塞门第一进气口相连通;
辅助塞门第一排气口,与大气相连;
辅助塞门第二进气口Ⅰ,与作用风缸相连;
辅助塞门第二出气口,与双膜板中继阀第一预控压力口相连,并通过切换导通管路与辅助塞门第二进气口Ⅰ或辅助塞门第二进气口Ⅱ相连通;
辅助塞门第二进气口Ⅱ;
第一双向阀,进一步的包括
第一双向阀第一进气口,设于第一减压阀和辅助塞门第一进气口之间;
第一双向阀第二进气口,设于作用风缸和辅助塞门第二进气口Ⅰ之间;
第一双向阀出气口,与辅助塞门第二进气口Ⅱ相连通,且在两者之间设有第二减压阀;
第一双向阀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双向阀第二进气口两者比较后的压力,取大值从第一双向阀出气口输出;
切换单元,设于双膜板中继阀第一预控压力口和辅助塞门第二出气口之间,并与电子分配阀相连;
切换单元失电状态下,辅助塞门第二出气口和双膜板中继阀第一预控压力口相导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未经中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866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