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同时实现顺轨和切轨干涉的多通道极化SAR系统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1170743.4 | 申请日: | 2022-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677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3 |
发明(设计)人: | 夏雪;刘爱芳;赵浩浩;黄龙;楼良盛;陈刚;刘志铭;王丁;缪毓喆;董小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S13/90 | 分类号: | G01S13/90;G01S7/02;G01S7/40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康翔;高娇阳 |
地址: | 21003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同时 实现 干涉 通道 极化 sar 系统 及其 方法 | ||
1.一种同时实现顺轨和切轨干涉的多通道极化SAR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套X波段全极化天线X1和X2,用于发射和接收射频信号;
两套X波段变频接收机,用于对接收的回波信号做下变频、滤波和数字采样;
一套数字单机,用于控制雷达、计算雷达参数、提供定时时序;
一套基准源,用于为激励源提供基准信号,为变频接收机提供采样时钟;
一套激励源,用于把基准信号倍频到所需波段;
一套内定标器,用于对系统进行传输链路的高精度标校;
两套波控机和两套伺服,用于控制波束的方位向和距离向指向;
两套位置与姿态测量装置,用于提供平台的实时位置和姿态角度;
天线X1固定在平台左侧,用于发射射频信号,天线X2固定在平台右侧,和X1同时接收回波信号,实现自发自收和一发多收;
两套天线各有前后四个通道,分别为X1a1、X1a2、X1a3、X1a4和X2b1、X2b2、X2b3、X2b4,各通道独立工作;
各天线的两两通道之间,构成不同长度的顺轨干涉基线;
通道X1a1与X2b1、X1a2与X2b2、X1a3与X2b3、X1a4与X2b4分别在左右天线的相同位置,构成切轨干涉基线;
系统包括SAR模式和定标模式,定标模式包括参考定标、接收定标、发射定标,分别按照数字单机提供的SAR模式定时时序和参考、接收、发射定标模式定时时序工作;
SAR模式发射时,激励源将信号从基带混频到射频,经驱动放大,输入天线阵面向外辐射;
SAR模式接收时,天线接收回波信号,输入变频接收机,经低噪放大、下变频和滤波,将模拟信号采样成数字信号并储存;
参考定标模式工作时,激励源将信号从基带混频到射频,经内定标器,输入变频接收机;
接收定标模式工作时,激励源将信号从基带混频到射频,经内定标器,输入天线阵面;
发射定标模式工作时,信号在天线阵面耦合,经定标链路和内定标器,输入变频接收机。
2.一种同时实现顺轨和切轨干涉的多通道极化SAR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一:设计天线位置,构成顺轨和切轨干涉基线;
步骤二:设计高精度分时内定标时序,两个天线使用同一个内定标器,参考定标用于标定舱内设备的链路,接收定标用于标定天线阵面的接收链路,发射定标用于标定天线阵面的发射链路,保持信号一致,避免定标信号发生混叠;
步骤三:设计两个天线的统一收发时序,避免发射和接收窗口交叠;
步骤四:控制波束指向,统一控制两个天线,照射同一区域;
步骤五:对系统高重频下的多通道数据进行抽样,用系统数据等效验证星载方位多通道体制;
步骤六:选择高地起伏的地面作为目标区域,安排运动目标车辆,在平台过顶期间,依次记录运动目标车辆的速度大小和方向;
步骤七:处理顺轨和切轨干涉数据,获取DEM高程信息和GMTI运动参数,用DEM高程信息提高运动目标的定位精度,降低虚警概率,用GMTI信息避开残差点,提高测绘精度,综合DEM高程信息和GMTI运动参数,获取目标环境与态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时实现顺轨和切轨干涉的多通道极化SAR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包括:用定标信号校正系统,用表示发射定标信号,表示接收定标信号,表示参考定标信号,经插值、脉冲压缩处理,获取峰值点的幅度和相位,分别用表示,用公式计算校正值,乘以回波信号,排除后续数据处理时系统链路对信号的干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时实现顺轨和切轨干涉的多通道极化SAR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包括:顺轨和切轨同时工作时,天线X1按照发射定时交替发射H极化和V极化的信号,天线X1和X2同时接收H极化和V极化的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时实现顺轨和切轨干涉的多通道极化SAR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包括:根据系统的工作模式和平台姿态信息,生成波位参数,控制天线阵面的方位向波束扫描;根据照射区域的地距信息和平台姿态信息,生成距离向角度参数,控制天线阵面的距离向波束扫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7074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铁门铰链装配装置
- 下一篇:一种膨化食品膨化加工处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