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颖的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及其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2211159008.3 | 申请日: | 2022-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627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16 |
发明(设计)人: | 曾燕群;周广林;付海霞;牟霞;周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施贝康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495/04 | 分类号: | C07D495/04;C07C57/15;A61P7/02;A61P9/10;A61P25/00;A61K31/49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173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颖 氨基甲酸酯 化合物 及其 用途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及其用途。该药物为式I结构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化物或氘代物;本发明的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血小板聚集效果,较适宜的水溶性和良好的稳定性,有望成为新一类的可注射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化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以及所述化合物在制备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中用途。
背景技术
本领域公知,血小板聚集可以引发一系列心、脑血管及其他动脉循环障碍疾病,包括(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如不稳定型心绞痛(UA)、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和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2)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如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外周动脉性疾病;(3)以及血栓性并发症等。针对目前的抗血小板凝集药物中,氯吡格雷因出血风险较小备受关注,但因其存在“氯吡格雷抵抗”现象大大限制了该药物的起效时间和应用场景,如急性血栓。虽然现有技术也尝试制备氯吡格雷的注射剂型,以期达到快速起效,克服急性治疗环境中起效慢等缺陷,如Ascendia公司的ASD-002纳米乳剂、CyDex公司的MDCO-157(环糊精包合)注射剂以及Jina Pharmaceuticals公司的JIN-2013纳米脂质体注射剂;但至今因氯吡格雷的溶解度和水、光、热稳定性问题,均以失败告终。此外,以成都施贝康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为首开发的氯吡格雷代谢中间产物2-氧代氯吡格雷,虽然克服了“氯吡格雷抵抗”不良反应,获得起效快速、生物利用度更高等优势;但在研究中发现,2-氧代氯吡格雷仍然存在水中不稳定性缺陷,对于开发成注射剂型的挑战和限制极大。因此,继而开发中间代谢物2-氧代氯吡格雷的衍生物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目前,以2-氧代氯吡格雷为基础的前药分子中仅维卡格雷进入临床,且是片剂形式。但在对比研究中发现,维卡格雷仍然存在诸多局限性,如热不稳定性等,同样将很大程度限制其给药形式和临床应用场景。
综上,开发一种可体内持续长久释放出氯吡格雷活性代谢物成分(H4)且水溶性和稳定性较好的前药分子,同时解决氯吡格雷不可注射的特性,是目前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稳定性好、水中溶解度优良的2-氧代氯吡格雷前药分子化合物。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可用于预防和治疗因血小板聚集引起的心、脑及其他动脉循环障碍疾病的用途。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式I所示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化物或氘代物
其中:
X选自C或N;
R1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烷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含N杂环基。
进一步地,上述式I所示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化物或氘代物中,
X选自C或N;
R1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1~C6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6环烷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C2~C6含N杂环基。
进一步地,上述式I所述的化合物 ,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化物或氘代物中,
X选自N;
R1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1~C6烷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C3~C6环烷基;优选地,R1选自甲基、乙基、丙基、环丙基、环戊基或环已基。
进一步地,上述式I所述的化合物 ,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化物或氘代物中,
X选自C;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施贝康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施贝康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590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