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GNSS与测量机器人融合的水闸实时监测预警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139747.6 | 申请日: | 2022-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518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9 |
发明(设计)人: | 杨丁颖;张挺;詹昌洵;吕钰泷;黄迎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B7/16 | 分类号: | G01B7/16;G01S19/37;G06K9/62;G06N3/04;G06N3/08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郭东亮;蔡学俊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gnss 测量 机器人 融合 水闸 实时 监测 预警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基于GNSS与测量机器人融合的水闸实时监测预警方法,所述方法先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对水闸的原始监测数据进行去噪处理,再用去噪后的数据训练BPNN神经网络模型,使神经网络模型能将GNSS监测数据与测量机器人对水闸的监测数据进行融合,当测量机器人无法工作时,神经网络模型基于GNSS对水闸测量的实时低精度数据,模拟得出使用测量机器人对水闸测量的实时高精度数据;本发明能通过GNSS测量的实时低精度数据模拟获得测量机器人的实时高精度数据,即使在台风、暴雨等测量机器人难以准确测量的极端气候,也能实现全天候、高频率的高精度测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闸变形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是基于GNSS与测量机器人融合的水闸实时监测预警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水闸变形监测技术以人工操纵和观测仪器进行监测为主,人工测量精度较高但是频率较低,且受到人员操作技术水平和测量环境影响较大。
相较于传统常规的人工测量方法,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satellite system,GNSS)具有高频次、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优点,且GNSS设备具有良好的自动化和集成性能,工作性能良好,在变形监测的应用上已取得许多试验研究成果。但是使用GNSS定位方法存在卫星信号被遮挡及多路径效应影响的问题,监测数据存在大量噪声,精度明显不足,缺乏可靠度。
测量机器人技术在全站仪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能够进行自动驱动搜索和自主跟踪,并且能够精确照准目标获取目标方向、距离及坐标等空间信息,具有精度高、可自动化、可融合环境变量自纠差等特点。但使用测量机器人技术对测量环境能见度要求较高,且要求所有测点不受遮挡。由于水闸的运行特点,在极端气候条件下的实时安全监测对保障大坝安全运行尤为重要,而测量机器人在这种气候下精度会受到影响,甚至无法监测。
要想提高GNSS监测数据的精度,可以使用小波分析对其中存在的噪声进行处理。小波分析是目前对数据进行降尺度处理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但是仅使用小波分析处理GNSS数据无法完全去除数据中的噪声,精度提高有限,仍不符合要求。另一方面,为了获得实时高精度的测量数据,可以使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学习GNSS测量数据与测量机器人测量数据的内在联系。但是,GNSS的测量数据存在大量噪声,使得机器学习模型无法正确习得GNSS测量数据与测量机器人测量数据的关系,预测结果波动大,与测量机器人的测量数据偏差严重。
为了实现对水闸变形情况的实时监控,掌控水闸的实时位移和安全状态,并且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做排查和预警,需要对水闸表面变形进行自动化监测。本发明先将GNSS原始监测数据进行去噪处理,再用去噪后的数据训练BPNN模型,将GNSS监测数据与测量机器人监测数据进行融合,实现优势互补,通过GNSS测量的实时低精度数据模拟获得测量机器人的实时高精度数据,即使在台风、暴雨等测量机器人难以准确测量的极端气候,也能实现全天候、高频率的高精度测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基于GNSS与测量机器人融合的水闸实时监测预警方法,能通过GNSS测量的实时低精度数据模拟获得测量机器人的实时高精度数据,即使在台风、暴雨等测量机器人难以准确测量的极端气候,也能实现全天候、高频率的高精度测量。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基于GNSS与测量机器人融合的水闸实时监测预警方法,所述方法先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对水闸的原始监测数据进行去噪处理,再用去噪后的数据训练BPNN神经网络模型,使神经网络模型能将GNSS监测数据与测量机器人对水闸的监测数据进行融合,当测量机器人无法工作时,神经网络模型基于GNSS对水闸测量的实时低精度数据,模拟得出使用测量机器人对水闸测量的实时高精度数据。
所述方法中,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397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