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飞行器用空地信号装置及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121492.0 | 申请日: | 2022-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671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2 |
发明(设计)人: | 沈思颖;范景峰;吕光全;赵大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4D45/00 | 分类号: | B64D45/00;B64C25/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张博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飞行 器用 空地 信号 装置 使用方法 | ||
本公开提供一种飞行器用空地信号装置及使用方法。空地信号装置包括:检测部,安装于起落架上,并与飞行器的控制系统通讯连接;以及触发部,安装在扭力臂上,适用于响应缓冲活塞相对于支柱的伸缩、随扭力臂在远离检测部的脱离位置和靠近检测部的接近位置之间移动,以使检测部基于触发部的位置、检测到缓冲活塞相对于支柱的位置并向控制系统持续输出位置检测信号。使用方法包括:通过触发部相对于检测部的位移变化、改变检测部内的磁通量,检测部向控制系统输出信号,并通过该信号判定飞行器与地面的状态。该方法优点在于使得输出信号状态特性与飞行器空地状态保持一致,有别于常规空地信号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飞机起落架设计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飞行器用空地信号装置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空地信号装置是一种安装于飞行器上、反映起落架机轮是否承载的信号装置,也成为轮载信号装置,用于检测飞行器处于离地或接地状态。
目前,针对空地信号装置常见的安装方式,是将空地信号装置安装于飞行器的起落架上,以在飞行器离地或接地的瞬间、通过扭力臂响应机轮承载、活塞伸缩所发生的摆动发出一次触发信号。当飞行器离地时,缓冲支柱全伸长,扭力臂不再摆动,机械运动位置固定,因此该稳定状态通常作为信号触发状态使用,触发28VDC信号,与常规控制逻辑认为其应处于“接地”状态相反,同时可能影响该信号地面失效时的故障判断。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所述以及其他方面的至少一种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飞行器用空地信号装置及使用方法,通过触发部响应缓冲活塞相对于支柱的伸缩、随扭力臂在与检测部的脱离位置及接近位置之间的移动向控制系统持续输出位置检测信号,以使飞行器用空地信号装置所输出的检测信号与飞行器的空地状态相一致。
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飞行器用空地信号装置,适用于安装在飞行器的起落架上,所述起落架包括支柱、套设于所述支柱的轴向一端的缓冲活塞、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柱及缓冲活塞之间的扭力臂。所述空地信号装置包括:检测部,安装于所述起落架上,并与所述飞行器的控制系统通讯连接;以及触发部,安装在所述扭力臂上,适用于响应所述缓冲活塞相对于所述支柱的伸缩、随所述扭力臂在远离所述检测部的脱离位置和靠近所述检测部的接近位置之间移动,以使所述检测部基于所述触发部的位置、检测到所述缓冲活塞相对于所述支柱的位置并向所述控制系统持续输出位置检测信号。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检测部安装于所述支柱上,所述检测部的感应端被构造成与所述支柱的轴向相平行、且面向所述扭力臂的方向延伸,以检测相对于所述触发部之间的间距变化。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扭力臂包括上臂及下臂,所述上臂的第一端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支柱上,所述下臂的第二端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缓冲活塞上,所述上臂与第一端向背的第三端及所述下臂的与第二端向背的第四端可枢转连接;所述触发部安装在所述上臂的第一端的周向表面、并沿所述周向表面向外凸出,以随所述上臂的第一端相对于所述支柱转动。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上臂的第一端被构造成弧形结构,所述触发部被构造成与所述弧形结构配合的扇形件,所述扇形件的弧心与所述上臂的弧心重合。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扇形件的与所述弧形结构相面对的第一弧形段安装在所述弧形结构上,所述扇形件的第二弧形段与所述第一弧形段的圆心重合、并沿径向向外凸出。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检测部包括基于磁性的接近开关,所述触发部由与所述接近开关配合的具有导磁性的钢材料制成。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信号装置还包括固定部,适用于将所述检测部固定于所述起落架上。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固定部包括:基部,安装在所述支柱上;以及支撑部,从所述基部远离所述支柱径向延伸,所述支撑部上设有通孔,所述检测部的下部设有螺纹部,所述检测部穿过所述通孔并利用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上侧和下侧的两个螺母配合螺纹部将所述检测部固定在所述支撑部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214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自动浒苔打包装置
- 下一篇: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