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车预布线检查系统及检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116912.6 | 申请日: | 2022-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401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发明(设计)人: | 崔晨;常治;张永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大同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58 | 分类号: | G01R31/58;G01R31/66;G06V30/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38 | 代理人: | 王辉 |
地址: | 037038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车 布线 检查 系统 方法 | ||
本公开是关于机车电气布线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机车预布线检查系统及检查方法。该机车预布线检查系统应用于机车,机车包括多个电器件以及预布设的线缆群,线缆群用于与各电器件进行连接,且一个电器件对应连接多个线缆,线缆上具有线缆编号和对应电器件的器件代号,检查系统包括:多个识别设备,识别设备用于识别线缆上的线缆编号和器件代号,并将线缆编号和器件代号转换为待检线缆码和待检器件码;验证设备,与多个识别设备通信连接,验证设备用于获取待检线缆码和待检器件码,并基于待检器件码和预设对应关系进行布线检查,其中,预设对应关系中包括器件码信息以及对应于器件码的线缆码信息。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机车布线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机车预布线检查系统及检查方法。
背景技术
在国内外电力机车制造领域及其它制造领域,产品布线及预布线后的布线正确性检查全部依靠人工,尤其是电力机车屏柜预布线和整车线槽预布线线缆,每种产品数量在450-3000根不等,一种车型平均有8种屏柜产品和2种整车布线产品,线缆数量巨大。布线工序完成后,操作者均需要对自己布线操作的正确性进行核对,需要人工逐一检查线缆布线位置及数量是否符合布线图纸或工艺文件,效率低、耗时长且人工查线易出错,查线时长和布线时长为1:1,如布线10小时,查线也需10小时,成为瓶颈工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机车预布线检查系统及检查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机车预布线检查系统,应用于机车,所述机车包括多个电器件以及预布设的线缆群,所述线缆群用于与各所述电器件进行连接,且一个电器件对应连接多个线缆,所述线缆上具有线缆编号和对应电器件的器件代号,所述检查系统包括:多个识别设备,所述识别设备用于识别线缆上的线缆编号和器件代号,并将所述线缆编号和所述器件代号转换为待检线缆码和待检器件码;验证设备,与所述多个识别设备通信连接,所述验证设备用于获取所述待检线缆码和待检器件码,并基于所述待检器件码和预设对应关系进行布线检查,其中,所述预设对应关系中包括所述器件码信息以及对应于器件码的线缆码信息。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机车包括预布线模板,所述预布线模板具有多个线槽出口,所述线缆群布设于所述预布线模板内;连接同一电器件的线缆经由同一线槽出口露出所述预布线模板;多个所述线槽出口处的线缆共用同一所述识别设备。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连接同一电器件的线缆构成一个线缆束,一个线缆束具有同一器件代号;所述识别设备用于分别识别同一线缆束的器件代号以及所述线缆束内的各线缆的线缆编号,并将所述器件代号和所述线缆编号转换为对应的待检器件码和待检线缆码;所述验证设备用于基于所述待检器件码和预设对应关系检查同一线缆束中线缆的布线正确性。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验证设备还用于:基于获取的待检器件码和预设对应关系确定出对应于所述待检器件码的关联线缆码,其中,一个待检器件码对应有多个关联线缆码;将所述待检线缆码与对应待检器件码的各所述关联线缆码进行比对;基于比对结果检查同一线缆束中线缆的布线正确性。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验证设备还用于:若任意所述待检线缆码与对应待检器件码的全部关联线缆码均不匹配,则确定对应于当前所述待检线缆码的线缆布线错误;输出第一语音触发信号和/或报警触发信号;所述系统还包括:语音提示设备,与所述验证设备连接,所述语音提示设备用于响应所述第一语音触发信号输出第一语音提示信息,所述第一语音提示信息至少包括当前待检线缆码对应的线缆不属于当前线缆束的信息;报警设备,与所述验证设备连接,所述报警设备用于响应所述报警触发信号进行声和/或光报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大同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未经中车大同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169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