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Wiener模型的柔性机械臂系统辨识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90440.1 | 申请日: | 2022-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906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4 |
发明(设计)人: | 李峰;丁振宇;李婕;俞洋;陶为戈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25J9/16 | 分类号: | B25J9/16;G06N3/04;G06N3/08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刘松 |
地址: | 21300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wiener 模型 柔性 机械 系统 辨识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基于Wiener模型的柔性机械臂系统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样本数据对四层神经模糊网络进行训练,得到所述柔性机械臂系统的标称模型,其中,所述样本数据包括所述柔性机械臂系统的输入变量力矩和输出变量加速度;
构建所述柔性机械臂系统的Wiener模型,其中,所述Wiener模型包括动态线性模块和静态非线性模块;
将可分离信号和实际力矩构成的组合信号作为所述Wiener模型的输入,将所述可分离信号经过所述标称模型的输出和实际加速度作为所述Wiener模型输出,辨识所述Wiener模型中所述动态线性模块和所述静态非线性模块的参数;
通过辨识后的Wiener模型预测所述柔性机械臂系统的加速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Wiener模型的柔性机械臂系统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称模型为:
其中,k表示采样时间,u(k)表示所述柔性机械臂系统的力矩,以所述柔性机械臂系统的力矩作为所述标称模型的输入,y(k)表示所述柔性机械臂系统的加速度,以所述柔性机械臂系统的加速度作为所述标称模型的输出,wl(l=1,…,L)为神经模糊网络的权重,L为模糊规则数,且为高斯隶属度函数,cl为高斯隶属度函数的中心,σl为高斯隶属度函数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Wiener模型的柔性机械臂系统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构建所述柔性机械臂系统的Wiener模型,具体包括:
采用时滞状态空间模型拟合所述Wiener模型的动态线性模块;
采用多项式模型拟合所述Wiener模型的静态非线性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Wiener模型的柔性机械臂系统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滞状态空间模型为:
x(k+1)=Ax(k)+Bx(k-1)+hu(k)
v(k)=cx(k)
其中,以所述柔性机械臂系统的力矩作为所述时滞状态空间模型的输入,x(k)为状态变量,A∈Rn×n、B∈Rn×n、h∈Rn×1以及c∈R1×n均是系统参数矩阵,v(k)为时滞状态空间模型的输出,
基于单位后移算子的特性:x(k-1)=z-1x(k)和x(k+1)=zx(k),所述时滞状态空间模型转化为下列输入输出关系:
其中,a(z)=z-2ndet[z2I-Az-B]=1+a1z-1+…+a2nz-2n,b(z)=z-2n+1cadj[z2I-Az-B]h=b1z-1+…+b2n-1z-(2n-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Wiener模型的柔性机械臂系统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项式模型为:
y(k)=f(v(k))=c1v(k)+c2v2(k)+…+crvr(k)
其中,c1,c2,…,cr为所述多项式模型的系数,r为模型阶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Wiener模型的柔性机械臂系统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Wiener模型的表达式为:
y(k)=f(v(k))+e(k)
其中,e(k)表示白噪声,f(·)表示静态非线性模块,由多项式模型描述,na和nb表示模型阶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理工学院,未经江苏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9044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