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鉴定或辅助鉴定植物能量原料成分的引物组合物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83508.3 | 申请日: | 2022-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428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发明(设计)人: | 周志刚;杨雅麟;杜东东;赵雅洁;孟德龙;药园园;冉超;张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Q1/6895 | 分类号: | C12Q1/6895;C12Q1/686;C12N15/11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 |
地址: | 10008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鉴定 辅助 植物 能量 原料 成分 引物 组合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鉴定或辅助鉴定植物能量原料成分的引物组合物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的鉴定或辅助鉴定植物能量原料成分的引物组合物及其应用,由独立包装的六个引物对组成,六个引物对的名称为E1、E2、E3、E4、E5和E6;本发明通过对植物能量原料成分中的玉米、大米、大麦、木薯、马铃薯、小麦的特异性基因设计了6对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进行检测,经过验证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可用于饲料中植物源能量原料的种类鉴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鉴定或辅助鉴定植物能量原料成分的引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糖类作为水产饲料中最廉价的能源物质,不仅在水产动物的生理活动中提供能量,还可以作为生物体的结构物质和细胞识别的信息分子;并且适宜水平的糖源还能节约蛋白质和脂肪。淀粉等糖源在水产饲料中不仅是经济高效的能量来源之一,还是良好的饲料粘合剂,适宜地添加能够提高水产饲料在水中的稳定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鱼类配合饲料中。我国具有广泛的淀粉来源以及丰富的糖种类,它们因主要农作物地理区划不同而存在价格差异。目前我国水产饲料中糖类物质主要来源于含淀粉高的作物,比如说大米、小麦、玉米、木薯、马铃薯、大麦、高粱和燕麦等谷物。由于不同的鱼对于饲料糖源的利用率不同,添加正确种类的糖源饲料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目前鉴别植物源的饲料一般通过色泽、气味、镜检等方法进行鉴定,这需要检测人员具备一定知识储备。
基因检测技术是基于较为稳定的遗传物质DNA进行物种鉴定,能够对不同植物种类进行区分,且需样品量小,准确,灵敏。目前,基因进行检测的方法已经在鉴定动物源性成分和微生物物种等方面有相关的报道,但在植物饲料成分来源鉴定中应用的报道十分少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鉴定或辅助鉴定植物饲料成分的来源。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鉴定或辅助鉴定植物源饲料成分来源的引物组合物,由六个引物对组成,六个引物对的名称分别为E1引物对、E2引物对、E3引物对、E4引物对、E5引物对和E6引物对。
所述植物为玉米(Zea mays)、大米(Oryza sativa)、大麦(Hordeum vulgare)、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和小麦(Triticumaestivum)。
所述六个引物对可分别独立包装。
所述名称为E1引物对为鉴定或辅助鉴定玉米的引物对、所述E2引物对为鉴定或辅助鉴定大米的PCR引物对、所述名称为E3引物对为鉴定或辅助鉴定大麦的PCR引物对、所述名称为E4引物对为鉴定或辅助鉴定木薯的PCR引物对、所述名称为E5引物对为鉴定或辅助鉴定马铃薯的PCR引物对和所述名称为E6引物对为鉴定或辅助鉴定小麦的PCR引物对组成;
所述E1引物对由特异性扩增含有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13的DNA分子的引物组成,所述E2引物对由特异性扩增含有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14的DNA分子的引物组成,所述E3引物对由特异性扩增含有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15的DNA分子的引物组成,所述E4引物对由特异性扩增含有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16的DNA分子的引物组成,所述E5引物对由特异性扩增含有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17的DNA分子的引物组成,所述E6引物对由特异性扩增含有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18的DNA分子的引物组成。
上述引物组合物中,所述特异性扩增为聚合酶链式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835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