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肌醇和磷酸的工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1081319.2 | 申请日: | 2022-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601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5 |
发明(设计)人: | 朱理平;何报春;杜国营;崔鑫;李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诸城市浩天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29/76 | 分类号: | C07C29/76;C07C29/78;C07C35/16;C01B25/18;C01B25/234 |
代理公司: | 潍坊正信致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55 | 代理人: | 王伟霞 |
地址: | 262218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醇和 磷酸 工艺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肌醇及副产物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备肌醇和磷酸的工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玉米浸泡水经过静置沉降后的上清液,过阴离子树脂柱;(2)采用纯化水逆流冲洗树脂柱,再采用盐酸溶液冲洗,收集流出液;(3)流出液采用纳滤膜浓缩,分别收集截留液和透过液;(4)取截留液进入阳离子树脂柱中,收集的流出液备用;(5)取流出液,水解,过滤,收集的滤液备用;(6)取滤液,采用纳滤膜进行过滤,收集的透过液采用模拟移动床系统进行分离,得到磷酸相和肌醇相;磷酸相再经过脱色、过滤和浓缩后得到磷酸产品;肌醇相经过浓缩结晶、重结晶得到肌醇成品。采用上述工艺方法可以得到了高质量的肌醇产品和磷酸产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肌醇及副产物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备肌醇和磷酸的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工艺是将玉米浸泡水通过弱碱性离子交换树脂柱,将其中的植酸吸附后再使用盐酸或者氯化盐类溶液做解吸剂将植酸进行解吸,将收集的解吸液进行超滤膜过滤、纳滤膜浓缩,得到植酸(采用碱类物质进行中和)或植酸盐类溶液后再进行水解,得到肌醇和磷酸盐类的混合溶液。虽然磷酸盐类作为一种副产品为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但是经济价值不太高,不同的盐类工艺差距大,制备过程中还有大量的固体物料需处理,易造成粉尘污染和肌醇的损失,同时还要产生三废。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探索研究出一种制备肌醇和磷酸的工艺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制备肌醇和磷酸的工艺方法,利用该生产工艺可以同时得到肌醇以及磷酸副产物,为企业增加了效益,采用模拟移动床分离可以将肌醇相和磷酸相进行更好的分离。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制备肌醇和磷酸的工艺方法,所述工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玉米浸泡水经过静置沉降后的上清液,逆流进入阴离子树脂柱中,流出液收集后返回淀粉厂;
(2)采用纯化水逆流冲洗步骤(1)中的阴离子树脂柱,洗至流出水中蛋白含量小于0.05w/v%,再采用5wt%盐酸溶液正流冲洗阴离子树脂柱,收集的流出液备用;
(3)取步骤(2)收集的流出液采用纳滤膜浓缩,分别收集截留液和透过液;再用纯水将收集的截留液透洗至氯离子小于100ppm时收集备用;
(4)取步骤(3)中备用的截留液,正流进入阳离子树脂柱中,收集的流出液备用;
(5)取步骤(4)中收集的流出液,160-190℃,0.6-0.8Mpa的条件下水解9-11h,过滤,收集的滤液备用;
(6)取步骤(5)中的滤液,采用纳滤膜进行过滤,再采用纯化水冲洗纳滤膜,收集的截留液返回步骤(5)中继续水解,收集的透过液采用模拟移动床系统进行分离,得到磷酸相和肌醇相;磷酸相再经过脱色、过滤和浓缩后得到磷酸产品;肌醇相经过浓缩结晶、重结晶得到肌醇成品。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步骤(1)中所述阴离子树脂柱内的填料为凝胶型弱碱性丙烯酸系树脂LKA98。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步骤(1)中的上清液按照1.0-1.5BV/h的流速进入树脂柱中。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步骤(2)中所述纯化水按照2-4BV/h的流速进入树脂柱中;所述盐酸的用量为1.4-1.6BV的树脂体积,所述盐酸按照0.3-0.6BV/h的流速进入树脂柱中。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步骤(4)中收集的截留液按照0.5-0.8BV/h的流入进入树脂柱中。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步骤(4)中阳离子树脂中的填料为强酸性阳离子螯合树脂ZGD851。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步骤(3)中纳滤膜以及步骤(6)中纳滤膜的截留分子量为500道尔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诸城市浩天药业有限公司,未经诸城市浩天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813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