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刹车圈的全自动浇道打磨抛丸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63480.7 | 申请日: | 2022-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766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崔其贵;汪祖献;王道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鑫博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C3/14 | 分类号: | B24C3/14;B24C3/08;B24C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9400 安徽省滁州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刹车 全自动 打磨 抛丸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刹车圈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适用于刹车圈的全自动浇道打磨抛丸设备。本发明通过由进料辊、转动盘、卸料辊、第一传动辊、第二传动辊以及传送带组成的循环传送结构,配合在卸料辊内部设置有电磁铁,传送带内部设置的软磁条。在需要卸料时,对于电磁铁进行通电,将软磁条进行磁化,从而带动在转动盘附近的刹车圈能够被吸附,从而越过卸料辊从出料机构流出,完成卸料。在卸料完成后,电磁铁断电且消磁器通电工作,消磁器将软磁条内的磁力消除到额定值以下,保证下一批待加工的刹车圈不再越过卸料辊。能够实现循环加工,提高打磨抛丸设备的加工效率;能减少私服电机损耗与能量损失,提高了设备使用寿命和能源利用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刹车圈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适用于刹车圈的全自动浇道打磨抛丸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抛丸设备主要由4个部件组成:用高速旋转的叶轮将弹丸在高离心力作用下向一定方向抛射的抛丸器、弹丸收集、分离和运输系统。抛丸机按铸件承载体的结构不同分为滚筒式、链板式、转台式、台车式、鼠笼式和吊挂式抛丸机、输送带式等。滚筒式抛丸机靠筒体内螺旋状的导筋,使铸件翻转并向前运行。链板式抛丸机则通过链板的运动,使铸件翻转和运行。特种辊式抛丸清理机可适用于清理不怕碰撞的中小型铸件。对于刹车圈这种小型工件适用于履带式抛丸机。
但是现有履带式抛丸机的进料和出料口均设置于同侧。同侧进出料的方式,在工况切换时需要减速电机转向改变,带动传送带的转向改变才能完成出料或进料。上述工况的不断切换频繁且耗时较长,且转向造成不必要的能量损耗;同时工件对于传送带的频繁碰撞加剧了工件的磨损。因此,造成现有抛丸设备加工效率低、能源利用效率低和使用寿命短。
为此,提出一种适用于刹车圈的全自动浇道打磨抛丸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刹车圈的全自动浇道打磨抛丸设备,通过进料辊、转动盘、卸料辊、第一传动辊、第二传动辊以及传送带组成的循环传送结构,配合在卸料辊内部设置有电磁铁,配合传送带内部设置的软磁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抛丸机加工效率低、能源利用效率低和使用寿命短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适用于刹车圈的全自动浇道打磨抛丸设备,包括设置有腔室的壳体、设置于壳体一侧面的进料机构、进料辊、转动盘、卸料辊、第一传动辊、第二传动辊、传送带、固定设置于壳体顶部的抛丸器,设置于壳体另一侧面的出料机构和控制器;
所述进料辊、所述转动盘、所述卸料辊、所述第一传动辊、所述第二传动辊、所述传送带均固定架设于所述腔室内,所述传送带套设于所述进料辊、所述卸料辊、所述第一传动辊、所述第二传动辊的表面;所述转动盘为两个,两个所述转动盘分别位于传送带的前后两侧,所述转动盘与所述传送带的上表面接触,所述转动盘顶部设置有抛丸器,所述转动盘低于所述进料辊和所述卸料辊设置,所述转动盘高于所述第一传动辊和所述第二传动辊设置,所述第一传动辊和所述第二传动辊的直径和高度均相等;
所述进料机构包括进料气缸、进料门和进料板;所述壳体一侧壁开设有所述进料门,所述刹车圈通过所述进料板经过所述进料门进入所述进料辊和所述转动盘之间的所述传送带;
所述出料结构包括出料气缸、出料门、卸料板;所述壳体相对于进料机构的另一侧壁开设有所述出料门,所述卸料板铰接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出料气缸带动所述卸料板完成转动;所述刹车圈完成抛丸打磨后经过所述出料门流出所述壳体;
所述传送带的工作转向和卸料转向方向相同。
优选的,所述壳体外对应于所述出料机构一侧设置有物料收集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鑫博机械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鑫博机械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634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