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凹板间隙调节功能的大喂入量脱粒滚筒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61854.1 | 申请日: | 2022-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183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刘大欣;胡伟;周德义;吴宝广;朱慨讯;于海业;苏广平;侯鹏飞;张万余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F12/18 | 分类号: | A01F12/18;A01F12/26;A01F12/28;A01F12/10;A01F12/20;A01F1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0012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间隙 调节 功能 大喂入量 脱粒 滚筒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凹板间隙调节功能的大喂入量脱粒滚筒,为了克服现有脱粒滚筒凹板间隙很难调节、调节精度不够、导流板角度无法调节、脱粒滚筒上的脱粒元件难以更换等问题,其包括脱粒滚筒、凹板总成、上罩板总成和机架。脱粒滚筒的后轴和前轴穿过支撑轴承安装于机架上,凹板总成安装于脱粒滚筒正下方,呈半圆形包围脱粒滚筒,两侧边以螺栓连接的形式固定于机架上。上罩板总成安装于脱粒滚筒正上方,呈半圆形包围脱粒滚筒,两侧边以螺栓连接的形式固定于机架上,凹板总成和上罩板总成呈圆筒状将脱粒滚筒合围在中间。其中的凹板间隙能够电动调节,脱粒元件可以快速更换,导流板角度可调,能够满足多种变化条件下的作物收获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机脱粒滚筒技术领域,更确切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凹板间隙调节功能的大喂入量脱粒滚筒。
背景技术
玉米脱粒是玉米生产机械化的关键环节,可以极大的提高作业效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但是由于玉米品种、含水率等参数的差异,脱粒过程中所要求的脱粒滚筒最佳参数也不尽相同,现有的玉米脱粒滚筒在参数调节方面依然有所欠缺。脱粒滚筒上的脱粒元件种类固定,排列方式也存在更换困难的问题,更换不同类型的脱粒元件需要整体更换脱粒滚筒,费时费力,也缺乏经济性。脱粒滚筒凹板间隙调整精度无法保证,导流板角度无法调节等,导致现有的玉米脱粒机不能很好的适应不同参数玉米的脱粒过程,造成破碎率上升、脱净率下降等问题。因此,发明一种能够定量调节凹板间隙、调节导流板角度、更换脱粒元件的脱粒滚筒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存在凹板间隙无法定量调节、导流板无法调节、脱粒元件不易更换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具有凹板间隙调节功能的大喂入量脱粒滚筒。
一种具有凹板间隙调节功能的大喂入量脱粒滚筒,包括脱粒滚筒、凹板总成、上罩板总成和机架。
所述的脱粒滚筒的后轴和前轴穿过支撑轴承安装于机架上,凹板总成安装于脱粒滚筒正下方,呈半圆形包围脱粒滚筒,两侧边以螺栓连接的形式固定于机架上。上罩板总成安装于脱粒滚筒正上方,呈半圆形包围脱粒滚筒,两侧边以螺栓连接的形式固定于机架上。凹板总成和上罩板总成呈圆筒状将脱粒滚筒合围其中。
所述的脱粒滚筒包括后轴、脱粒元件安装板、脱粒滚筒主体、纹杆块、脱粒元件安装孔、绞龙和前轴;
所述的脱粒元件安装板按螺旋规律分布并且焊接于脱粒滚筒主体后部,纹杆块按螺旋规律分布并且用个螺栓穿过脱粒元件安装孔固定于脱粒滚筒主体中部,绞龙焊接于脱粒滚筒主体前部。滚筒前轴和滚筒后轴分别穿过机架上的前后支撑轴承。
所述的脱粒滚筒主体由板件弯折焊接而成,长度为2800~3100mm,直径为480~520mm,工作转速为400~600r/min,能承受的喂入量范围为0.5~15kg/s。
所述的脱粒元件安装孔按照等距螺旋的规律分布在脱粒滚筒主体上,纹杆块通过在脱粒元件安装孔上的安装排数多少实现数量的增减,不影响脱粒滚筒整体的动平衡。
所述的凹板总成包括凹板、凹板间隙调节总成;
所述的凹板有3种类型,均可拆卸和更换。三种凹板单元分别是低损伤凹板、横方孔凹板和竖方孔凹板。其中低损伤凹板的栅条焊接于加强筋表面,内侧的加强筋无突出部分,避免作物籽粒损伤。
所述的凹板间隙调节范围为5~40mm,调节精度为0.5mm。
所述的3个低损伤凹板依次并列排列在凹板总成后部,上端两边缘部分分别由3个螺栓固定于机架两侧。所述的4个低损伤凹板依次并列排开在凹板总成前部,两两对接处镶嵌于弧形托板上,上端一侧通过弧形托板用两个螺栓连接于转盘上,转盘中心由固定长杆穿过,且可围绕固定长杆转动;上端另一侧通过圆弧形托板采用可转动销轴连接于提升杆上,随提升杆上下运动。各低损伤凹板顶部均有螺栓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618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人源化胶原蛋白制备工艺
- 下一篇:基片处理装置和基片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