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电转接头、充电控制系统、直流充电控制方法和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44816.5 | 申请日: | 2022-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204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发明(设计)人: | 刘杰;肖波;张籍文;翟钧;苏琳珂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16 | 分类号: | B60L53/16;B60L53/10;B60L53/14;B60L53/20;B60L53/62;H01R13/66;H01R13/70;H01R31/06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唐锡娇 |
地址: | 401133 重庆市江***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 转接 控制系统 直流 控制 方法 车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充电转接头、充电控制系统、直流充电控制方法和车辆,充电转接头包括转接头本体、直流充电座、交流充电插头、电阻R1、电阻R2和开关S1。其利用充电转接头、充电控制系统配合直流充电控制方法,将直流充电设备输出的高压直流电、低压控制信号传输至具有车载交流充电座的车辆充电系统,能实现通过车载交流充电座进行直流充电的功能,解决低压平台车型无法使用直流充电设备进行充电和混合动力车型配置直流充电座成本高的问题,同时降低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动汽车充电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电转接头、充电控制系统、直流充电控制方法和车辆。
背景技术
为了适应不同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需求,汽车厂商相继推出了不同里程、不同价格的车型。针对入门级电动汽车,通常采用低电压平台,动力电池电压在100V左右,而满足国标的直流充电设备(直流充电桩)输出电压通常在200V以上,因此这类车型只具备交流充电功能,无法使用直流充电设备进行充电。然而社会上的公共充电站为了解决更多用户的充电需求,更多的选择建设充电速度更快的直流充电设备。低压平台的车型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存在有充电桩却无法充电的问题,降低了日常出行的便捷性。
为了让只具备交流充电座的车辆能够同时具备直流充电功能,CN113859003A公开了一种车载充电机、控制车辆直流充电方法及充电转接头和车辆,其提供了一种充电转接头及充电控制方法,但其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充电转接头集成了与直流充电相关的控制板,通过CC端口、CP端口输出信号控制车载充电系统进入充电流程,导致其充电转接头成本更高。(2)交流充电与直流充电共用AC/DC模块,AC/DC模块内部电器元件需要选择更高电压等级才能满足要求,进一步增加了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充电转接头、充电控制系统、直流充电控制方法和车辆,以实现通过车载交流充电座进行直流充电的功能,同时降低成本。
本发明所述的充电转接头,包括转接头本体,设置在转接头本体上用于连接直流充电枪的直流充电座,以及设置在转接头本体上用于连接车载交流充电座的交流充电插头。该充电转接头还包括电阻R1、电阻R2和开关S1,直流充电座的DC+端口与交流充电插头的L1端口连接,直流充电座的DC-端口与交流充电插头的N端口连接,直流充电座的PE端口与交流充电插头的PE端口连接,直流充电座的CC1端口经电阻R1与交流充电插头的PE端口连接,直流充电座的CC2端口经串联的电阻R2、开关S1与交流充电插头的CC端口连接,直流充电座的A+端口与交流充电插头的CP端口连接,直流充电座的A-端口与交流充电插头的PE端口连接,直流充电座的S+端口与交流充电插头的L2端口连接,直流充电座的S-端口与交流充电插头的L3端口连接。
直流充电座的DC+端口、交流充电插头的L1端口用于传输直流电源正信号,直流充电座的DC-端口、交流充电插头的N端口用于传输直流电源负信号,直流充电座的PE端口、交流充电插头的PE端口为接地端口,直流充电座的CC1端口用于直流充电设备进行充电连接确认,直流充电座的CC2端口、交流充电插头的CC端口用于车辆充电系统中的控制模块进行充电连接确认;直流充电座的A+端口、交流充电插头的CP端口用于传输低压辅助电源信号,直流充电座的A-端口与交流充电插头的PE连接,使直流充电设备输出的低压辅助电与车辆共地,使车辆充电系统中的控制模块能够正常检测到车载交流充电座的CP端口的电压;直流充电座的S+端口、交流充电插头的L2端口以及直流充电座的S-端口、交流充电插头的L3端口,用于直流充电设备与车辆充电系统中的控制模块进行CAN通信。
优选的,开关S1在被按下时处于断开状态,开关S1在被释放时处于闭合状态。即按下开关S1后,直流充电座的CC2端口与交流充电插头的CC端口之间的连接线路断开;释放开关S1后,直流充电座的CC2端口与交流充电插头的CC端口接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4481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