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电转接头、充电控制系统、直流充电控制方法和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44816.5 | 申请日: | 2022-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204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发明(设计)人: | 刘杰;肖波;张籍文;翟钧;苏琳珂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16 | 分类号: | B60L53/16;B60L53/10;B60L53/14;B60L53/20;B60L53/62;H01R13/66;H01R13/70;H01R31/06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唐锡娇 |
地址: | 401133 重庆市江***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 转接 控制系统 直流 控制 方法 车辆 | ||
1.一种充电转接头,包括转接头本体(11),设置在转接头本体(11)上用于连接直流充电枪(31)的直流充电座(12),以及设置在转接头本体(11)上用于连接车载交流充电座(21)的交流充电插头(1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阻R1、电阻R2和开关S1,直流充电座的DC+端口与交流充电插头的L1端口连接,直流充电座的DC-端口与交流充电插头的N端口连接,直流充电座的PE端口与交流充电插头的PE端口连接,直流充电座的CC1端口经电阻R1与交流充电插头的PE端口连接,直流充电座的CC2端口经串联的电阻R2、开关S1与交流充电插头的CC端口连接,直流充电座的A+端口与交流充电插头的CP端口连接,直流充电座的A-端口与交流充电插头的PE端口连接,直流充电座的S+端口与交流充电插头的L2端口连接,直流充电座的S-端口与交流充电插头的L3端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转接头,其特征在于:开关S1在被按下时处于断开状态,开关S1在被释放时处于闭合状态。
3.一种充电控制系统,包括车载交流充电座(21)、控制模块(22)、AC/DC模块(23)、DC/DC模块(24)和用于检测车载交流充电座的L1端口与N端口之间的电压的电压传感器模块(25),AC/DC模块(23)的两输入端分别与车载交流充电座(21)的L1端口、N端口连接,AC/DC模块(23)的两输出端分别与DC/DC模块(24)的两输入端连接,DC/DC模块(24)的两输出端分别与动力电池(41)的正极、负极连接,电压传感器模块(25)、AC/DC模块(23)的控制端、DC/DC模块(24)的控制端分别与控制模块(22)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控开关K1,可控开关K2,用于检测流过可控开关K1、可控开关K2的电流的电流传感器模块(26)和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电转接头,交流充电插头(13)的各个端口与车载交流充电座(21)的各个端口对应连接,可控开关K1的第一端与车载交流充电座(21)的L1端口连接、第二端与DC/DC模块(24)的一输入端连接,可控开关K2的第一端与车载交流充电座(21)的N端口连接、第二端与DC/DC模块(24)的另一输入端连接,可控开关K1的控制端、可控开关K2的控制端、电流传感器模块(26)分别与控制模块(22)连接,车载交流充电座(21)的CC端口、CP端口、L2端口、L3端口分别与控制模块(2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开关K1为继电器,所述可控开关K2为继电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4481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