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温控分段给药的智能电热敷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1028002.2 | 申请日: | 2022-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315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7 |
发明(设计)人: | 侯恺;郭莹;闫婷;朱美芳;陈国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L15/18 | 分类号: | A61L15/18;A61L15/28;A61L15/44;A61F13/00;A61F13/02 |
代理公司: | 西安杜诺匠心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72 | 代理人: | 叶厚平 |
地址: | 20162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温控 分段 智能 电热 敷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温控分段给药的智能电热敷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发热的导电织物,所述导电织物具有多个独立控制发热的涂覆区域,每个所述涂覆区域均设有药物敷料层,所述药物敷料层包括凝胶基体、包覆于所述凝胶基体中的温敏性载药微凝胶,以及负载于所述温敏性载药微凝胶中的药物溶液,且不同的所述涂覆区域的所述温敏性载药微凝胶负载的药物溶液种类不同;所述药物敷料层具有若干凝胶单元,所述凝胶单元呈阵列式分布,各所述凝胶单元的厚度为0.2-2mm,直径为2-5mm,间距为2-5mm;
温敏性载药微凝胶通过以下方法制备:
将两种温敏性共聚单体、海藻酸钠、引发剂和加速剂加入无机锂皂石水分散液中,室温下聚合10-24h后,将得到的聚合物逐滴挤出至氯化钙水溶液中形成球状微凝胶,并通过调节两种温敏性共聚单体的摩尔比得到具有不同响应温度的球状微凝胶;将球状微凝胶经去离子水洗涤、滤出后冻干,将冻干的具有不同响应温度的球状微凝胶各自放入不同的药物溶液中溶胀12-24h,制备得到负载有不同种类药物溶液的多种温敏性载药微凝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分段给药的智能电热敷料,其特征在于,不同的所述涂覆区域的药物敷料层之间预留有宽度为1-5mm的绝缘分隔区,所述绝缘分隔区涂布有不含温敏性载药微凝胶的凝胶基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温控分段给药的智能电热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织物先浸泡于含碳材料的分散液中,然后取出并穿过轧辊以实现轧染,烘干后重复轧染数次,制备成导电织物;
S2、将两种温敏性共聚单体、海藻酸钠、引发剂和加速剂加入无机锂皂石水分散液中,室温下聚合10-24h后,将得到的聚合物逐滴挤出至氯化钙水溶液中形成球状微凝胶,并通过调节两种温敏性共聚单体的摩尔比得到具有不同响应温度的球状微凝胶;将球状微凝胶经去离子水洗涤、滤出后冻干,将冻干的具有不同响应温度的球状微凝胶各自放入不同的药物溶液中溶胀12-24h,制备得到负载有不同种类药物溶液的多种温敏性载药微凝胶;
S3、将丙烯酰胺单体、引发剂和加速剂加入无机锂皂石水分散液中形成预聚液,加入温敏性载药微凝胶后涂覆于导电织物表面,且负载有不同种类药物溶液的温敏性载药微凝胶分别对应不同的涂覆区域,室温下反应8-24h使预聚液经聚合反应形成包覆温敏性载药微凝胶的凝胶基体,最终得到温控分段给药的智能电热敷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控分段给药的智能电热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织物为棉、尼龙、聚苯硫醚或聚丙烯中的一种或几种纤维构成的针织、机织或无纺布;碳材料为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导电炭黑或石墨中的一种或几种;分散液中碳材料的质量分数为0.1-0.5wt.%,分散液的溶剂为乙醇与水的混合物,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10-1: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控分段给药的智能电热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两种温敏性共聚单体为2-甲基-2-丙烯酸-2-(2-甲氧基乙氧基)乙酯和寡聚乙二醇甲醚甲基丙烯酸酯,通过二者摩尔比的调节实现对球状微凝胶的响应温度进行调控,该响应温度的变化范围为35-60℃。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控分段给药的智能电热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无机锂皂石水分散液由无机锂皂石均匀分散在去离子水中得到,加入的两种温敏性共聚单体总含量为去离子水质量的5-20wt.%,无机锂皂石和海藻酸钠均为去离子水质量的0.5-3wt.%,氯化钙水溶液的浓度为2%,药物溶液的浓度为0.1-2mg·mL-1。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控分段给药的智能电热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球状微凝胶冻干后的粒径尺寸为50-20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2800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