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防菌及其在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防治方面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27539.7 | 申请日: | 2022-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612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发明(设计)人: | 王一鸣;王陈;王梓澄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诺越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01N63/22;A01P1/00;A01G7/06;A01G22/22;C05F11/08;C12R1/085 |
代理公司: | 安徽昊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281 | 代理人: | 王静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防菌 及其 水稻 细菌性 条斑病 防治 方面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防菌及其在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防治方面的应用,包括如下分离筛选步骤:初筛:从常年发生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田间选取长势良好的水稻植株,取其根围土,根围土风干,取风干过筛土10g,放入含有90mL灭菌水的三角瓶中,置于摇床上振荡20‑30min,即成10倍悬液。本发明通过生防菌,可制成生防菌剂和微生物菌肥,对能产生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农作物进行防治,以及应用于水稻的种植,解决了现有的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在防治时,一般采用喷洒化学药剂的方式进行,采用此种方式,容易对人畜产生毒害,污染农作物周边环境的土壤,且化学药剂容易残留,给人们的后续食用带来安全隐患,以及不利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稻种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生防菌及其在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防治方面的应用。
背景技术
水稻是世界上栽培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小麦的重要作物,我国的稻谷总产量居于世界产稻国家之首,这充分说明了稻不仅是我国乃至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但每年因为各种病害造成的水稻大量减产带来了不少经济损失,其中条斑病是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病害之一,南方大部分水稻种植区都有发生,严重危害水稻产量。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由稻黄单孢菌引起的一种水稻病害,该病主要危害叶片,病株叶面初期表现为细小水渍状短条斑,逐渐发展成纵条斑,对光观察呈半透明;严重时全叶枯黄,甚至呈红褐色;湿润叶面病斑上有许多菌脓胶粒,干燥后成黄色小珠,不易脱落;水稻发病后,一般秕粒增多,危害严重则影响抽穗灌浆,造成重大损失,一般减产15-25%,严重时可达40-60%;由于病原菌的易传播,易生存繁殖,条斑病的流行也更为容易,因此水稻条斑病带来的损失十分严重,近年来已超过白叶枯病的危害,是国内外都极为重视的植物检疫性病害。
农业生产上,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传统防治策略主要包括:抗病品种选择、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其中化学防治是最主要措施,在水稻不同的生长周期中使用的化学农药种类与目的也不尽相同;在水稻播种前期,使用稀释5000倍的浸种灵浸种36h,然后催芽播种,以及在秧苗的三叶期或移栽前的一两天施用稀释50倍的40%的强氯精都可以有效地清除残留在种子及秧苗上的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减少初侵染源,起到预防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的作用;在水稻感染细菌性条斑病初期,使用10%的叶枯净可湿性粉剂可有效地防止病情的扩增,叶枯净为保护性杀菌剂,具有强烈的抑制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生长的作用;此外,20%的叶枯灵可湿性粉剂、20%的叶青双可湿性粉剂都可对稻细菌性条斑病进行有效的防控,防治效果都在75%以上;但长期施用化学农药容易使病原物产生耐药性,造成环境污染,引发食品安全等一系列问题;由于以上种种问题的存在,使得兼具防病、促生功效,且对环境友好的微生物农药逐渐受到农业工作者的重视。
生物防治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安全、有效、持久的特点,特别是避免了化学防治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生防制剂对病害防治效果好,对人畜无毒,不污染环境,无残留;对病虫害的杀伤特异性强,不伤害天敌,有益生物,能保持生态平衡;生产原料和有效成分为天然产物易降解,可回归大自然,保证可持续发展;可用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的方法对微生物进行改造;多种因素和成分发挥作用,病原菌难以产生抗药性。
因此,本领域希望能够筛选出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生防菌,尤其是能够在水稻生长所处环境中进行很好地生长繁殖的生防菌,在应用中更具有实际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防菌及其在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防治方面的应用,具备无毒、无污染和无残留的对稻细菌性条斑病进行防治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在防治时,一般采用喷洒化学药剂的方式进行,采用此种方式,容易对人畜产生毒害,污染农作物周边环境的土壤,且化学药剂容易残留,给人们的后续食用带来安全隐患,以及不利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防菌,包括如下分离筛选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诺越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诺越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275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