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氧化碳连续制备纳米氧化锌材料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211015052.7 | 申请日: | 2022-08-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040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5 |
| 发明(设计)人: | 屠新业;朱君;罗超;童亮;严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金霞塑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1G9/02 | 分类号: | C01G9/02;B82Y30/00;B82Y40/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新科华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6115 | 代理人: | 薛妍 |
| 地址: | 22511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氧化碳 连续 制备 纳米 氧化锌 材料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氧化碳连续制备纳米氧化锌材料的方法,涉及纳米氧化锌材料制备技术领域。该二氧化碳连续制备纳米氧化锌材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选取实验原料和实验仪器;S2:原料制备与预处理;S3:乳化锌泥浆液的氧化;S4:乳化锌浆液的碳化;S5:过滤和洗浆;S6:干燥与煅烧。通过采用二氧化碳作为转型沉淀剂,以碳化法将工业副品锌泥等制备成碱式碳酸锌,后经脱液、除杂、烘干、煅烧获得纳米氧化锌,与常规纳米氧化锌工艺技术相比,本项目工艺流程简单、绿色,原料来源广,能制备出不同纯度、粒径的纳米氧化锌产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纳米氧化锌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二氧化碳连续制备纳米氧化锌材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氧化锌是一种常用的化学添加剂,广泛地应用于各个行业。其中,纳米氧化锌更是以优异的纳米特性,兼具了高透明、高分散性的特点,使其成为一种新型功能无机精细化工材料,在众多应用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市场上的氧化锌多为直接法、间接法制成,产品粒径为微米级,含量为99.7%(俗称997氧化锌),比表面积小,此类产品直接影响了氧化锌在各领域及其在制品中的性能。而纳米(活性)氧化锌因其比表面积大,形成了明显的表面与界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体积效应和宏观量子轨道效应,平均粒径20~50nm(D90),具有化学活性高,产品细度、化学纯度和粒子形状可调等优点。
以生产形式来看,目前国内外生产纳米氧化锌的工艺主要以氨-碳酸铵浸取或酸解浸取工艺。但酸浸法工艺流程长,生产过程中废水量大,造成了成本高和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而氨-碳酸铵法虽工艺流程简单,成本低,但后续回收氨则需损耗大量热能,同时蒸氨的沉淀会造成设备结垢堵塞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氧化碳连续制备纳米氧化锌材料的方法,解决了工艺流程长,生产过程中废水量大,造成了成本高和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二氧化碳连续制备纳米氧化锌材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取实验原料和实验仪器:
实验原料:锌泥、二氧化碳、双氧水和去离子水;
实验仪器:高压反应釜、高剪切乳化机、真空泵、恒温烘箱和马弗炉;
S2:原料制备与预处理:
将2000mL去离子水装入5L烧杯中,再称取800g锌泥缓慢倒入烧杯并充分搅拌,构成锌泥与水的固液比为1:2.5的稀锌泥浆,然后在高剪切乳化机中使稀锌泥浆乳化,随后将所得乳化浆液过筛,最终获得完成预处理的乳化锌浆液;
S3:乳化锌泥浆液的氧化:
将乳化锌浆液倒入高压反应釜中,再配入160mL的双氧水,常压搅拌20min反应后锌单质转化为氢氧化锌,最终得到无金属锌的乳化锌浆液;
S4:乳化锌浆液的碳化:
继续在高压反应釜中导入CO2气体,维持釜内压力在0.7MPa反应110min,即可取样分析ZnCO3的总量,当ZnCO3总量80%时结束反应,反之重复上述碳化步骤,直至达到ZnCO3总量要求;在试验过程中,碳化反应的温度需维持在70℃左右,当温度超过70℃时,需开启高压反应釜的夹套冷却水调整温度;
S5:过滤和洗浆:
完成碳化反应后,中断CO2供应,将高压反应釜泄压,导出成料,使用真空抽滤,将得到的滤饼使用去离子水洗涤,至少循复3次洗涤过程,洗液回用于锌泥的化浆配置;
S6:干燥与煅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金霞塑胶有限公司,未经扬州金霞塑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1505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平定向钻探组件
- 下一篇:电池性能的测试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