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拉线驱动的可旋转机械臂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00960.9 | 申请日: | 2022-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024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8 |
发明(设计)人: | 钟勇;郭俊;朱佳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J9/10 | 分类号: | B25J9/10;B25J9/12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黄奕东 |
地址: | 510641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拉线 驱动 旋转 机械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拉线驱动的可旋转机械臂,涉及软体机器人技术领域,包括底座;内芯部分,内芯部分包括多节依次连接的内芯,首端的内芯与底座固定,相邻两节内芯之间通过连接环进行连接;绳驱组件,绳驱组件包括设置在内芯部分内的两对拉线,每对拉线分别连接有第一驱动单元并由该第一驱动单元进行驱动,以分别驱动内芯部分在在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进行弯曲;外壳部分,外壳部分套在内芯部分外圈,外壳部分包括多节依次连接的外壳,相邻两节外壳之间固定连接,外壳部分和内芯部分之间设置有多个薄壁轴承,以使外壳部分可相对内芯部分旋转;壳驱组件包括用于驱动外壳部分转动的第二驱动单元。本发明可以实现三个自由度的运动,避免拉线过度缠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软体机器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拉线驱动的可旋转机械臂。
背景技术
由于柔性机械臂极强的环境适应性和结构柔顺性等优势,近年来已引起国内外科研人员的广泛研究和关注。相较于传统刚性机械臂,柔性机械臂还具有更安全的人机交互性,对细小易碎物体更强的操作能力,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有四种主流的驱动形式:拉线驱动、气驱动、SMA驱动(形状记忆合金)、EPA驱动(介电弹性材料)。此外还有通过多舵机串联形式实现的柔性机械臂。
针对拉线驱动形式的柔性机械臂仍存在一些问题。
现有方案(1):帝国理工学院Angus B.Clark团队研发了一款用于微创手术的连续体机械手ENDO[1].ENDO由三段脊柱组成,每段由五个3D打印的刚性盘组成,相邻两刚性盘之间由四根柔性的TPU韧带连接形成关节。每段脊柱由两对相互正交的拉线控制弯曲,每对拉线由一个舵机驱动。三段式的ENDO在舵机控制下可以实现十分复杂的运动轨迹。
上述方案(1)缺点是:ENDO的细长TPU韧带在经过反复驱动后容易产生疲劳或者导致关节之间的相对扭转,影响机械手的操作空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位置的控制精度会逐渐下降。同时整体结构设计使其不具备较大的负载能力。
现有方案(2):华南理工大学钟勇团队研发的一款线驱动的连续体机械手指[2]。每节由3D打印的外壳组成,由连接环相互连接。连接环内嵌套了薄壁轴承,在轴承内圈放置端盖用于穿过拉线。每对拉线由一个舵机驱动,同时底部由步进电机带动整体旋转。
上述方案(2)缺点是:每两个相邻的薄壁轴承之间容易产生相对扭转,随着外壳的转动会不断使拉线缠绕,导致控制精度相对较低。
文献[1]Clark A.B.,Mathivannan V.and Rojas N.,“A Continuum Manipulatorfor Open-Source Surgical Robotics Research and Shared Development,”in IEEETransactions on Medical Robotics and Bionics,vol.3,no.1,pp.277-280,Feb.2021.
文献[2]华南理工大学.一种绳驱动多自由度自适应机械手:中国,2022100917621[P],2022-04-29.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拉线驱动的可旋转机械臂,通过绳驱组件对内芯部分进行驱动,实现两个平面的弯曲,通过壳驱组件驱动外壳部分相对内芯部分旋转,可以实现三个自由度的运动,外壳部分和内芯部分独立驱动,避免拉线过度缠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0096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