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齿轮结合齿焊接强度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76007.1 | 申请日: | 2022-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080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3 |
发明(设计)人: | 吴烨 | 申请(专利权)人: | 神龙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3/021 | 分类号: | G01M13/021;G01M13/025;G01L5/24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俞鸿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汉市沌口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齿轮 结合 焊接 强度 检测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齿轮结合齿焊接强度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该装置包括定位座,定位座的顶面上间隔固定有第一定位齿轮和第二定位齿轮,第一定位齿轮和第二定位齿轮之间用于放置待测齿轮,且待测齿轮放置后与第一定位齿轮和第二定位齿轮分别啮合,还包括拧盖,拧盖包括盖板和与盖板固定连接的内齿圈,盖板的顶面中心设置有与定扭扳手的方头适配的方孔,内齿圈与待测结合齿啮合适配,待测齿轮和待测结合齿焊接固定。通过外齿啮合定位待测齿轮、内齿啮合定位待测结合齿,进而实现传递扭矩、测量扭矩,结构紧凑、操作简单,大大简化了测量流程,减少检测准备调整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生产制造容易,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扭矩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齿轮结合齿焊接强度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齿轮类加工作为汽车动力总成重要核心机械零件具有很高的可靠性,为了保证其可靠性,齿轮(一般是斜齿轮)与结合齿焊接固定后需要进行扭矩检测,以保证焊接(通常采用激光焊接)强度,满足实际使用时的质量要求。如图1所示,为齿轮与结合齿焊接零件结构图,需要检测结合齿焊接在斜齿轮后的焊接强度,即结合齿抗静态力矩≥500N·M。由于是力矩检测,其检测过程零件均处于较大的受力状态,且夹紧状态不得对零件表面造成二次损伤,从零件的结构看,齿轮类零件工作时候受力点均在齿轮啮合面上,所以齿轮的夹紧与定位都很受限制。
现有的固定方式一:固定斜齿采用螺栓固定在工作台面上,用顶丝顶紧斜齿保证固定斜齿牢固,这种固定方式操作繁琐,而且容易损坏待测的齿轮;固定方式二:采用内齿圈与斜齿轮啮合,对斜齿进行固定,再用另一种内齿圈固定结合齿,转动其中的一个,进行检测,由于与斜齿轮配合的内齿圈需要定制加工,生产工艺要求较高,制造困难而且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齿轮结合齿焊接强度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成本低廉,而且操作容易,能够快速对齿轮结合齿焊接强度进行检测。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种齿轮结合齿焊接强度检测装置,包括定位座,所述定位座的顶面上间隔固定有第一定位齿轮和第二定位齿轮,所述第一定位齿轮和所述第二定位齿轮之间用于放置待测齿轮,且所述待测齿轮放置后与所述第一定位齿轮和所述第二定位齿轮分别啮合,还包括拧盖,所述拧盖包括盖板和与所述盖板固定连接的内齿圈,所述盖板上对应所述内齿圈的轴线处设置有与定扭扳手适配的方孔,所述内齿圈用于与待测结合齿啮合适配。
在上述齿轮结合齿焊接强度检测装置中,待测齿轮和待测结合齿焊接固定,内齿圈的轴线与方孔的中心线重合,通过第一定位齿轮和第二定位齿轮同时与待测齿轮啮合,实现对待测齿轮和待测结合齿焊接体的固定,通过内齿圈与待测结合齿的啮合实现拧盖与待测结合齿的同步转动,手动转动定扭扳手即可测试待测齿轮和待测结合齿的扭力值,利用齿轮啮合实现待测件定位、递扭矩、测量扭矩,结构设计简单、巧妙,检测操作方便快捷,大大简化了测量流程,减少检测准备调整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定扭扳手的精度可以随时校准,精度可靠;而且由于第一定位齿轮和第二定位齿轮为外齿结构,相较于内齿加工,工艺简单,便于加工制造,也可以采用实际生产的与待测齿轮配合的齿轮作为第一定位齿轮和第二定位齿轮,大大降低该检测装置的生产成本,同样内齿圈也可以直接采用实际生产的与待测结合齿适配的连接套、内齿圈等结构,节省制造成本。
作为本发明齿轮结合齿焊接强度检测装置的改进,所述待测齿轮放置后,所述待测齿轮、所述第一定位齿轮和所述第二定位齿轮的三个轴线共面,使得待测齿轮、所述第一定位齿轮和所述第二定位齿轮的中心在定位座表面的投影位于一条直线上,保证待测齿轮啮合固定力均匀,定位可靠,在做扭矩检测时候,不会发生移位、损伤齿面的现象。
作为本发明齿轮结合齿焊接强度检测装置的另一种改进,所述定位座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柱,所述第一导向柱用于在放置所述待测齿轮和所述待测结合齿焊接体时,与所述待测齿轮的中心轴孔滑动配合进行导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未经神龙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760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