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硫酸化透明质酸在制备预防角膜纤维化、角膜瘢痕滴眼液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210971314.0 | 申请日: | 2022-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405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6 |
发明(设计)人: | 任力;黄永睿;宋文婧;刘佳;孙晓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1/737 | 分类号: | A61K31/737;A61K9/08;A61P27/02;A61K47/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钟燕琼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硫酸 透明 制备 预防 角膜 纤维化 瘢痕 滴眼液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硫酸化透明质酸在制备预防角膜纤维化、角膜瘢痕滴眼液中的应用。该滴眼液包含硫酸化透明质酸、pH调节剂和渗透压调节剂。滴眼液主要成分硫酸化透明质酸可在角膜基质表面形成均一、完整、稳定的涂层,于眼部停留时间长,生物利用率高。该涂层可有效阻挡为促进上皮愈合而过分泌的细胞因子对基质层的渗透,避免其诱导角膜基质细胞、角膜成纤维细胞分化,进而预防角膜纤维化、角膜瘢痕形成。该滴眼液制备工艺简便、质量稳定、疗效确切,对角膜纤维化、角膜瘢痕此类常见眼科并发症可起到优良的预防效果,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滴眼液领域,具体涉及硫酸化透明质酸在制备预防角膜纤维化、角膜瘢痕滴眼液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角膜纤维化、角膜瘢痕是角膜受损以及角膜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主要症状表现为正常的角膜组织被纤维化组织(结构紊乱的细胞外基质)所替代,进而进一步的影响患者的角膜透明性与视力。目前,对角膜纤维化与瘢痕发病机理的研究表明其发生主要原因为角膜术后、角膜受机械损伤所导致部分角膜上皮组织发生缺损。为加快修复角膜上皮组织的缺损,保持角膜结构的完整性,缺损周围角膜上皮细胞分泌大量的细胞因子(主要为转化生长因子β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等)促进角膜再上皮化。这些过量分泌的细胞因子会穿透受损的角膜基底膜与前弹力层进入基质层中,诱导正常的角膜基质细胞、角膜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分化、增殖。分化而成的肌成纤维细胞向周围分泌紊乱、无序的细胞外基质,最终导致角膜纤维化、角膜瘢痕的发生。世界范围内,角膜纤维化与角膜瘢痕已是主要的角膜盲成因。
临床中对于角膜纤维化以及角膜瘢痕的预防主要是使用丝裂霉素C或激素类滴眼液(如: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等)进行控制。此类药物滴眼液虽已广泛的应用,但存在其内在局限性。滴眼液的眼部清除率高,停留时间短,导致这类滴眼液生物利用率低。其次,丝裂霉素C是一种细胞分裂抑制剂,其抑制角膜纤维化、角膜瘢痕的发生主要是通过阻止过分泌的细胞因子引起的角膜细胞过量增殖而实现的。此药物应用时可能会出现如眼压升高等副作用,导致应用亦有所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硫酸化透明质酸在制备预防角膜纤维化、角膜瘢痕滴眼液中的应用。该滴眼液含有硫酸化透明质酸,可对角膜纤维化、角膜瘢痕有效预防。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硫酸化透明质酸在制备预防角膜纤维化、角膜瘢痕滴眼液中的应用,所述滴眼液包含硫酸化透明质酸、pH调节剂和渗透压调节剂。
优选的,所述硫酸化透明质酸在滴眼液中的浓度为0.5~5 mg/ml。更优选的,所述硫酸化透明质酸在滴眼液中的浓度为1.0~2.0 mg/ml,最优选为1.0 mg/ml。
优选的,所述的硫酸化透明质酸分子量为1~1000万道尔顿。更优选的,所述硫酸化透明质酸分子量为100~150万道尔顿。
优选的,所述的硫酸化透明质酸的硫酸酯化度为1.0~3.0。更优选地,所述硫酸化透明质酸的硫酸酯化度为2.5~3.0,最优选为2.6。
优选的,所述的硫酸化透明质酸包括但不限于硫酸化透明质酸、硫酸化透明质酸钠盐、硫酸化透明质酸钾盐等金属盐。
优选的,所述硫酸化透明质酸的金属盐为硫酸化透明质酸钠盐或硫酸化透明质酸钾盐。
优选的,所述渗透压调节剂包括但不限于糖类等渗剂如5 %葡萄糖水溶液、盐类等渗剂如0.9 %氯化钠溶液、有机等渗剂如甘油等。
优选的,所述的pH调节剂包括但不限于磷酸盐缓冲液、硼酸盐缓冲液、柠檬酸盐缓冲液、醋酸盐缓冲液、酒石酸盐缓冲液、碳酸盐缓冲液、氨基酸缓冲液等。
优选的,所述滴眼液还可添加抑菌剂、稳定剂、增粘剂、增溶剂和蛋白保护剂中的至少一种组成的溶液体系。进一步地,可于本滴眼液体系中加入包括但不限于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等药物,制备为同时具有预防角膜纤维化、角膜瘢痕以及抗炎、抗感染等多种功能的滴眼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713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