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车载OBU的多源数据融合方法和车载OBU有效
申请号: | 202210968334.2 | 申请日: | 2022-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043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30 |
发明(设计)人: | 周乐韬;胡广地;梁宏斌;曹展;李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8/25 | 分类号: | G06F18/25;G06F17/16;G06V20/56;G01C21/16;G01S19/46;G01S19/47;H04W4/38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德明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360 | 代理人: | 周芸婵 |
地址: | 610031***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车载 obu 数据 融合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车载OBU的多源数据融合方法和车载OBU,方法包括:S1:获取车载OBU的相关传感数据;S2:根据所述车载OBU的相关传感数据,得到联系度矩阵;S3:对所述联系度矩阵进行扩维处理,得到扩维后的联系度矩阵;S4:根据所述联系度矩阵和所述扩维后的联系度矩阵,得到不同时刻下的一致性测度;S5:根据所述不同时刻下的一致性测度,得到一致性测度均值和一致性方差;S6:根据所述一致性测度均值和所述一致性方差,得到加权系数;S7:对所述加权系数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归一化处理结果;S8:根据所述归一化处理结果、所述一致性测度均值和所述一致性方差,得到数据融合结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载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车载OBU的多源数据融合方法和车载OBU。
背景技术
传统的OBU产品主要用于高速公路或者停车场的收费,应用场景较少。而随着《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的发布和以5G为代表的新基建加快推进,传统的OBU通信方式DSRC(Dedicated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专用短程通信技术)也会逐渐被C-V2X方式所取代。5G的低时延、超高带宽和高速率三大特性,将为V2X的发展提供技术基础。
不过,基于目前OBU的应用情况,还存在以下技术问题:一是OBU产品智能化水平不足,除去传统的高速公路、停车场景之外,诸如高精度地图场景、智能导航、智能道路场景等则需要技术升级。二是OBU产品在涉及到车外环境以及车内空气温度感知方面,环境感知能力有限。三是由于OBU的智能化转型,可能导致其与其他产品的功能产生部分重叠,如T-BOX、车载导航、行车记录仪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车载OBU的多源数据融合方法和车载OBU,以解决现有车载OBU感知能力有限且数据融合处理不够精准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车载OBU的多源数据融合方法,所述基于车载OBU的多源数据融合方法包括:
S1:获取车载OBU的相关传感数据;
S2:根据所述车载OBU的相关传感数据,得到联系度矩阵;
S3:对所述联系度矩阵进行扩维处理,得到扩维后的联系度矩阵;
S4:根据所述联系度矩阵和所述扩维后的联系度矩阵,得到不同时刻下的一致性测度;
S5:根据所述不同时刻下的一致性测度,得到一致性测度均值和一致性方差;
S6:根据所述一致性测度均值和所述一致性方差,得到加权系数;
S7:对所述加权系数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归一化处理结果;
S8:根据所述归一化处理结果、所述一致性测度均值和所述一致性方差,得到数据融合结果。
可选择地,所述步骤S2中,所述联系度矩阵为:
其中,Un(k)为k时刻任意两个传感器数据的联系度矩阵,u为联系度矩阵中的元素且s、t分别为车载OBU的两个传感器数据,s∈[0,∞],t∈[0,∞],且1≤s≤t,i为差异度标记,j为对立型关系数标记。
可选择地,所述扩维后的联系度矩阵为:
其中,U′(k)为k时刻任意两个传感器数据的联系度矩阵扩维后的联系度矩阵,u为联系度矩阵中的元素且s、t分别为车载OBU的两个传感器数据,s∈[0,∞],t∈[0,∞],且1≤s≤t,i为差异度标记,j为对立型关系数标记。
可选择地,所述不同时刻下的一致性测度ri(k)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683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