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黑水虻的新应用及其叉角厉蝽食源、叉角厉蝽人工饲养方法及工业化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68292.2 | 申请日: | 2022-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811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发明(设计)人: | 胡小东;陈岗;曹敬东;付国润;丁以纾;龙伟;吴子云;柴云霞;李文标;任伟;雷杨;陆瀛龙;庞滇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省烟草公司楚雄州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A23K50/90;A23K10/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向群 |
地址: | 675000 云南省楚***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黑水 应用 及其 叉角厉蝽食源 叉角厉蝽 人工 饲养 方法 工业化 生产 | ||
1.黑水虻在用作叉角厉蝽食源方面的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水虻在用作叉角厉蝽食源方面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黑水虻与桑蚕共同做为叉角厉蝽食源;
和/或,在每100头叉角厉蝽的食源中,所述黑水虻与桑蚕的用量比例为30-100条∶6-20条;
和/或,所述黑水虻为3-5龄的黑水虻幼虫;
和/或,所述桑蚕为3-5龄的桑蚕幼虫。
3.一种叉角厉蝽食源,其特征在于,包括:黑水虻和桑蚕。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叉角厉蝽食源,其特征在于,可供每100头叉角厉蝽食用的所述叉角厉蝽食源中含有30-100条黑水虻和6-20条桑蚕;
和/或,所述黑水虻为3-5龄的黑水虻幼虫;
和/或,所述桑蚕为3-5龄的桑蚕幼虫。
5.一种叉角厉蝽的人工饲养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叉角厉蝽食源饲喂叉角厉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叉角厉蝽的人工饲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繁放装置中放入所述叉角厉蝽食源以饲养叉角厉蝽;
和/或,所述繁放装置上设置有繁放网袋;所述繁放网袋为内置有支撑部件的网袋结构;
和/或,所述支撑部件的形状大小与网袋内壁形状大小相适配;所述网袋结构一端封闭、一端开口;
和/或,所述支撑部件为支撑圈;所述网袋为筒状结构;
和/或,所述筒状结构的网袋内径与支撑圈直径相适配;
和/或,所述支撑圈的数量为1-3个;
和/或,所述网袋结构还内置食物网套、饲水棉、卵采集卡;所述叉角厉蝽食源置于所述食物网套中;
和/或,卵采集卡为长方形对折纸卡;卵采集卡通过对折的折痕处卡接于支撑圈和网袋内壁之间;
和/或,所述网袋结构的网孔大小为100目,所述食物网套的网孔大小为20目;
和/或,所述繁放装置为多层支架结构;每层支架上设有支撑板;每层支撑板上水平方向地设置有至少一条支撑圈槽;所述支撑圈槽的槽口大小形状与繁放网袋的支撑圈的周缘实体的大小形状相适配。
7.一种叉角厉蝽工业化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一、构建若干功能型活动板房;
步骤二、生产叉角厉蝽食源;
步骤三、叉角厉蝽虫种采集;
步骤四、叉角厉蝽虫种繁育;
步骤五、叉角厉蝽质量抽检;
所述功能型活动板房内设置有空调、暖风机、温湿度计、加湿器、日光灯、紫光灯、供电系统;所述空调、暖风机、加湿器、日光灯、紫外灯分别通过线路与供电系统连接;
所述叉角厉蝽食源为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叉角厉蝽食源;
步骤四中,叉角厉蝽虫种繁育包括:采用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叉角厉蝽的人工饲养方法,将步骤三采集到的叉角厉蝽虫种置于所述人工饲养方法的繁放装置的繁放网袋中进行饲养、繁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烟草公司楚雄州公司,未经云南省烟草公司楚雄州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6829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