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液冷温度和流速对燃料电池性能影响的测试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55966.5 | 申请日: | 2022-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958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发明(设计)人: | 沈伟;王锋;张骏;赵千里;钟文涛;贺敬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同心济世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8/04007 | 分类号: | H01M8/04007;H01M8/0432;H01M8/0438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申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480 | 代理人: | 徐鹏 |
地址: | 200000 上海市嘉定***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温度 流速 燃料电池 性能 影响 测试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燃料电池性能影响因素测试领域,尤其是基于液冷温度和流速对燃料电池性能影响的测试装置,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端安装有支撑架,支撑板的顶端四角通过支撑杆安装有两个隔热板,两个隔热板之间固接有导液盒一,导液盒一的底端安装有带有泵液功能的流速控制机构,流速控制机构的输出端连接有导液盒一,流速控制机构的输入端连接有安装在支撑板上的收集箱,收集箱的一侧设有安装在支撑板上的变温调节机构,变温调节机构的输入端连接有安装在导液盒一一端的导液盒二,变温调节机构的输出端通过回液管连接有收集箱。本装置能够快速测出液冷温度和流速对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检测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性能影响因素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液冷温度和流速对燃料电池性能影响的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燃料电池是一种把燃料所具有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化学装置,它是继水力发电、热能发电和原子能发电之后的第四种发电技术。由于燃料电池是通过电化学反应把燃料的化学能中的吉布斯自由能部分转换成电能,不受卡诺循环效应的限制,因此效率高;另外,燃料电池用燃料气体和氧气作为发电来源,没有机械传动部件,故没有声污染,且排放出的有害气体极少。
燃料电池工作时的温度对燃料电池的性能具有巨大的影响,现有的燃料电池的散热大多通过专门的撒热器进行散热,但是没有一种专门对散热器中液冷温度和流速对燃料电池性能影响的测试装置,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基于液冷温度和流速对燃料电池性能影响的测试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的基于液冷温度和流速对燃料电池性能影响的测试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方便检测液冷温度和流速对燃料电池性能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基于液冷温度和流速对燃料电池性能影响的测试装置,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端安装有支撑架,支撑板的顶端四角通过支撑杆安装有两个隔热板,两个隔热板之间固接有导液盒一,导液盒一的底端安装有带有泵液功能的流速控制机构,流速控制机构的输出端连接有导液盒一,流速控制机构的输入端连接有安装在支撑板上的收集箱,收集箱的一侧设有安装在支撑板上的变温调节机构,变温调节机构的输入端连接有安装在导液盒一一端的导液盒二,变温调节机构的输出端通过回液管连接有收集箱;
所述导液盒一的两侧通过导管连接有安装在两个隔热板上的导热板一,导液盒一的顶端通过两个伸缩杆连接有顶板,顶板的底端两侧均安装有导热板二,导热板二和导热板一的另一端均通过导管连接有导液盒二。
优选的,所述导热板一和导热板二的内部均开设有液体流动通道,液体流通通道的两端分别通过导管连接有导液盒二、导液盒一,在冷却液在液体流通通道内流动时,快速将燃料电池的产生的温度吸附走。
优选的,所述流速控制机构包括多个安装在导液盒一底端的导液筒,导液筒的内部安装有转动杆,转动杆上安装有转动连接在导液筒内部的螺旋叶片,相邻螺旋叶片的螺旋方向相反,导液筒的底端均通过进液管与收集箱的底端连通,导液筒的顶端通过出液管连接有导液盒一,出液管上安装有单向阀,所述转动杆的底端设有辅助启动件。
进一步的,所述辅助启动件包括安装在支撑板上的限位框架,限位框架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截面为L型的顶升块,支撑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有一端安装有手柄的丝杆,丝杆与顶升块螺纹连接,限位框架的顶端安装有输出轴和最外侧一个转动杆固接的电动机,且其他所有转动杆的底端均固接有限位杆,限位杆的外部上下滑动套接有活动筒,活动筒的底端安装有滑动球体,电动机的输出轴与活动筒的外部均安装有传动齿轮,通过控制不同数量的螺旋叶片转动,从而使得冷却液进入导液盒一内的同一时间内的液体体积发生变化,从而实现对流速的控制。
再进一步的,所述顶升块的一端设有斜面,斜面与滑动球体滑动连接,且在顶升块顶升起对应滑动球体时,相邻传动齿轮之间相互啮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同心济世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同心济世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559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数据统筹归纳方法
- 下一篇:一种自动剪元件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