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空间包的航天器远程存储器访问架构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47802.8 | 申请日: | 2022-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735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3 |
发明(设计)人: | 何熊文;阎冬;王丹;徐明伟;周志成;程博文;詹盼盼;齐征;顾明;崔钊婧;李文娟;李佳津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
主分类号: | H04B7/185 | 分类号: | H04B7/185;H04L45/745 |
代理公司: |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专利中心 11010 | 代理人: | 田卫平 |
地址: | 10009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空间 航天器 远程 存储器 访问 架构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空间包的航天器远程存储器访问架构及方法,涉及航天器综合电子技术领域,能够用于星载存储器进行远程访问。基于空间包的航天远程存储器访问架构包括应用层、传递层以及亚网层。应用层为各类业务或应用,经由传递层的空间包协议调用存储器访问业务实现远程访问。传递层的空间包协议依据空间包中的目的应用过程标识APID对空间包进行路由。亚网层存储器访问业务实现本地存储器的访问。通过将存储器访问的命令以及结果封装为空间包,基于空间包的路由机制,既可实现对处于航天器内部不同网络的存储器访问,也可实现对其它航天器存储器的远程访问,从而大幅提升存储器访问的范围,为后续实现分布式文件存储等提供技术支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天器综合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空间包的航天器远程存储器访问架构及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航天器在进行存储器访问时,一般是通过设备驱动程序对通过各类接口直接连接在计算机上的设备进行存储器读、写。上述设计有如下不足:
1)难以实现对处于航天器内部不同网络的存储器访问,例如星载计算机与所要访问的设备处于两个不同的总线网络中。
2)难以实现对不同航天器存储器的远程访问,例如要访问的存储器在另一个航天器中。
3)难以适应存储器位置的变更,当要访问的存储器位置发生变更后,一般需要重新进行软件开发。
4)无法适应存储器接口的变更,对应的软件为专用设计。
因此目前缺少一种能够使得星载存储器进行远程访问的方案。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基于空间包的航天器远程存储器访问架构及方法,能够用于星载存储器进行远程访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基于空间包的航天远程存储器访问架构,构建分层的业务和协议架构用于远程存储器访问,包括应用层、传递层以及亚网层。应用层为各类业务或应用,经由传递层的空间包协议调用存储器访问业务实现远程访问。传递层的空间包协议依据空间包中的目的应用过程标识APID对空间包进行路由。亚网层存储器访问业务实现本地存储器的访问。
进一步地,源计算机和目的计算机均采用该架构。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基于空间包的航天器远程存储器访问方法,源计算机和目的计算机均采用该架构,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源和目的计算机内部初始化空间包协议和存储器访问业务。
步骤2、在源计算机内部,用户应用组织存储器远程包访问的PDU,将其传递至空间包协议。
步骤3、在源计算机内部,空间包协议依据APID查表将其传递到下层的包业务,由后者投递到目的计算机。
步骤4、在目的计算机内部,空间包协议从下层的包业务获取空间包,查表将其传递到下层的存储器访问业务。
步骤5、在目的计算机内部,存储器访问业务接收到包后,解析包命令得知是存储器访问读命令,分配一个目的端读命令数据缓冲区DM,缓冲区大小为存储器访问读命令执行结果报告空间包的总长度.根据Memory ID判断该读命令为本地模块内命令,将该命令发送给模块内访问处理。模块内访问处理按照指定的地址和长度读出数据块,并存入存储区DM中,生成命令执行结果报告传给命令执行结果发送处理。命令执行结果发送处理将接收到的命令执行结果报告提交给传递层。
步骤6、在目的计算机内部,传递层将命令执行结果报告发往底层的包业务,后者将报告发往源计算机。
步骤7、在源计算机内部,传递层将包业务收到的命令执行结果报告发给用户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未经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478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