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酸性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44882.1 | 申请日: | 2022-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040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9 |
发明(设计)人: | 涂攀峰;王敏;张观林;邓丽芳;李娟;岑应源;白晓刚;李永泉;邓兰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C09K17/40 | 分类号: | C09K17/40;C09K101/00;C09K10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91 | 代理人: | 赵红霞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酸性 土壤改良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酸性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包括以下组分:熟石灰、生物炭、双性指示颗粒、蒙脱石粉和保水颗粒,所述熟石灰、生物炭、双性指示颗粒、蒙脱石粉和保水颗粒按质量百分比记为:熟石灰35%‑50%、生物炭25%‑35%、双性指示颗粒2%‑5%、蒙脱石粉5%‑8%、保水颗粒15%‑25%,所述熟石灰是将石灰石在煅烧成氧化钙后,与水进行比例消化,生成氢氧化钙料液经除渣、脱水后制成的氢氧化钙成品,所述双性指示颗粒是由甲基橙粉与中性粘结剂混合制成的颗粒,本发明公开的适用于酸性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具有可直观观测土壤改性进程,便于掌握改性进度以施加后续方案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土壤改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酸性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我国南方降雨丰富、气温高、土壤淋溶强烈导致土壤普遍存在酸、粘、板、瘦等障碍因子,其生产力低,且耕作管理难度较大,严重制约该区域农业生产的发展。因此,针对该区域土壤酸性强以及粘重、瘦等制约作物高产稳产的问题,开展酸性土壤改良及培肥技术的研究,形成区域酸化治理和地力提升的技术模式,是促进该区域农业生产发展的关键。
对酸性土壤利用改良剂进行改良时,需要长期反复对土壤施加改良剂以使土壤完全改性,但由于每次施加改良剂后的改良效果并不能直接从土壤中直接观测,故难以掌握改良进度,一般需要提取部分土壤进行实验或根据经验来判断,前者过程较为麻烦,且一般地区并不具有实验设备,后者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可信度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一种适用于酸性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旨在解决土壤改良效果不易观测,影响后续方案实施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适用于酸性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包括以下组分:熟石灰、生物炭、双性指示颗粒、蒙脱石粉和保水颗粒,所述熟石灰、生物炭、双性指示颗粒、蒙脱石粉和保水颗粒按质量百分比记为:熟石灰35%-50%、生物炭25%-35%、双性指示颗粒2%-5%、蒙脱石粉5%-8%、保水颗粒15%-25%,所述熟石灰是将石灰石在煅烧成氧化钙后,与水进行比例消化,生成氢氧化钙料液经除渣、脱水后制成的氢氧化钙成品,所述双性指示颗粒是由甲基橙粉与中性粘结剂混合制成的颗粒,所述双性指示颗粒的直径范围在10mm-15mm,所述保水颗粒为丙烯酸钾、丙烯酰胺的共聚物。
通过设置有双性指示颗粒,对酸性土壤利用改良剂进行改良时,需要长期反复对土壤施加改良剂以使土壤完全改性,但由于每次施加改良剂后的改良效果并不能直接从土壤中直接观测,故难以掌握改良进度,一般需要提取部分土壤进行实验或根据经验来判断,前者过程较为麻烦,且一般地区并不具有实验设备,后者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可信度不高,通过设置的双性指示颗粒,当改良剂均匀混合到土壤中时,通过观测双性指示颗粒的颜色变化可直观看出土壤改性进程,便于掌握改性进度以施加后续方案,且由于双性指示颗粒的原料为甲基橙粉与中性粘结剂,两者皆为安全材质,且中性粘接剂在跟甲基橙粉进行混合时,不会对甲基橙粉的颜色造成影响,同时能保证双性指示颗粒在埋入土壤时不会快速融化,为人提供足够的观察时间,且由于双性指示颗粒的直径范围在10mm-15mm,也可使人能快速定位其位置进行观测。
在一个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生物炭是利用麦壳、种壳、生物粪便通过烘干、粉碎、过筛、热解所得,也可利用部分可以变为炭的有机废品进行处理;
一种适用于酸性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S1:制备原料:制备足量的熟石灰、生物炭、双性指示颗粒、蒙脱石粉和保水颗粒,并对其进行分类存储;
S2:称量:按制定比例分别对多种原料进行称量;
S3:混合:将称量后的原料进行混合,制成成品;
S4:包装:对混合后的成品进行包装,期间保证包装袋的密封和隔水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未经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448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WPT系统耦合线圈及补偿参数设计方法
- 下一篇:一种隧道衬砌片拼装台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