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海洋探测船、组件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930955.1 | 申请日: | 2021-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402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13 |
发明(设计)人: | 王冠琳;李淑江;梁冠辉;王凤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发展中心 |
主分类号: | B63B35/08 | 分类号: | B63B35/08;B63B35/12;B63B43/14;B63B17/00;B63H19/00;G01C13/00 |
代理公司: | 山东济南齐鲁科技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8 | 代理人: | 赵明媚 |
地址: | 26606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洋 探测船 组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海洋探测船、组件及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前提是,抢险无人机群牵引抢险船艇主体在科考船前行路径上前行;当抢险下冲头冲冰时,首先,通过多组抢险抓冰驱动轮在海冰面上抓地;然后,抢险伸缩顶杆伸出顶持抢险提升托板下表面,使得抢险提升托板托载抢险斜向托手,通过抢险下冲顶杆带动抢险下冲头上升;其次,抢险下冲顶杆上行到顶端,上行段的抢险伸缩托沿着抢险V型导向块上行,将抢险伸缩顶杆回收,抢险提升托板在抢险下冲配重作用下向下落,冲击冰面,并通过抢险下冲复位弹簧实现抢险下冲头对冰面多次冲击;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紧凑且使用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洋探测船、破冰、抢险装置及方法,具体涉及海洋探测船、组件及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今,针对具有水下探测功能的科考船,通常需要在船体底部安装多波束探测设备。由于科考船在真实海洋环境中航行时,船首因纵摇运动不断出水和入水,容易在船首产生气泡。如果船首的气泡被水流挟裹着在向船后方下泻的过程中流经船底多波束探测区,将直接干扰探测设备的正常工作。
CN201610192970.5一种模拟观测科考船船首气泡下泻轨迹的模型试验方法仅仅是模拟而无法进行消除或减轻气泡的影响。CN201420457297.X一种应用于科考船的多波束导流罩效果不佳。
为了考察南极洲的邻近海域,给科学基地输送各种物资,要求极地破冰船能破碎2-4米厚的冰层,甚至有的冰层达8米。显然,破冰厚度越大,越能接近极地,这对缩短考察船与科学考察站之间的距离是十分有利的。因此,破冰船显示出了它的重要地位,主要任务是开辟新航道、进行极地救援和物质运输等。
传统破冰船利用本身惯性和自身重力对冰层进行冲撞,在遇到厚冰层时还需往后倒退一段距离,开足马力进行再次冲撞。其不能够持续有效地进行破冰及浮冰对船身阻力大是造成传统破冰船航速低的两个重要原因
传统破冰船的船头呈折线型,为了使船头可以轻易的“爬”上冰面,一般把破冰船头部底线与水平线设计为20°~30°角;破冰船都设有专门的水舱作为破冰设备,一般都设置在它的船头、船尾和船腹两侧。当破冰船遇到较厚的冰层时,一般会加大船体尾部的重量,排空艏部的水舱,使船体艏部翘起,利用船艏部分的重量把冰压碎。为了压碎冰层,一般要求船艏的重量达到1000t左右,破冰船就可以很容易的压碎那些不太坚固的冰层。当然,如果遇到比较坚固的冰层时,可能利用上述方法无法破开冰层,破冰船往往要先后退一定的距离,然后开足马力猛冲过去,利用自身的惯性,把冰层冲开。破冰过程中需要对破冰船的浮态进行反复调整,对压载水进行反复调运,能耗大,效率低是其主要弊端,且对船首的结构强度要求极高。
CN201610578979.X一种锯刀式可潜极地科考船,不适合大型科考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总的来说是提供一种海洋探测船、破冰、抢险装置及方法。其母案海洋探测科考船载破冰、抢险装置及方法,申请号,CN202110013460.8;申请日20210106。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海洋探测船的破冰装置,包括安装在船头部的破冰带斜座支架,破冰带斜座支架具有与船体固体支架接触且斜向上设置的斜面,以使得破冰反向冲力斜向传递给船体固体支架;
在船体前端下部还铰接有破冰下摆动刺冰排的下端,在船体前端上部设置有下端与破冰下摆动刺冰排上端铰接的破冰驱动部,以驱动破冰下摆动刺冰排对冰面进行拍碎并突刺;
在破冰带斜座支架上分别铰接有破冰第一摆臂与破冰第二摆臂的下端部且沿船身方向前后设置;
在破冰带斜座支架上设置有破冰卷扬机,破冰卷扬机输出有破冰牵拉绳;破冰卷扬机的动力齿轮与卷扬齿轮轴啮合,动力齿轮为扇形齿轮或滑移齿轮;
在破冰第一摆臂或破冰第二摆臂的铰接轮轴上设置有破冰带扭簧驱动轮;在破冰第一摆臂或破冰第二摆臂头部上缠绕有破冰牵拉绳的输出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发展中心,未经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发展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3095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缆铺设设备
- 下一篇:一种硅铁冶炼用兰炭机械强度的测定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