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排微通道换热器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30404.5 | 申请日: | 2022-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714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2 |
发明(设计)人: | 熊通;刘国强;晏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8D1/053 | 分类号: | F28D1/053;F28F1/34;F28F27/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何会侠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排微 通道 换热器 及其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双排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集液管(01)、第二集液管(02)、第三集液管(05)和第四集液管(06),设置在第一集液管(01)和第二集液管(02)、第三集液管(05)和第四集液管(06)间并连通第一集液管(01)和第二集液管(12)、第三集液管(05)和第四集液管(06)的多个扁管(04),安装在相邻扁管间的翅片(03),第一集液管(01)、第二集液管(02)、扁管(04)和翅片(03)构成前排微通道换热器,第三集液管(05)、第四集液管(06)、扁管(04)和翅片(03)构成后排微通道换热器;第一球阀(07)和第四集液管(06)的最右端相连,第一流量调节阀(08)和第三集液管(05)最右端相连,第一球阀(07)和第二流量调节阀(08)分别与第一集液管(01)最右端相连,第二球阀(10)和第二集液管(02)最左端相连,第二流量调节阀(09)和第一集液管最左端相连,第二球阀(10)和第二流量调节阀(09)通过管道连接,第一温度传感器(11)布置在前排微通道换热器的扁管(04)上,第二温度传感器(12)布置在后排微通道换热器的扁管(04)上,第一温度传感器(11)测试前排微通道换热器的表面温度为T1,第二温度传感器(12)测试后排微通道换热器的表面温度T2,前后排换热器的温差记录为ΔT=T1-T2。
2.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排微通道换热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结霜工况下,当双排微通道换热器满负荷工作时,制冷剂先从第三集液管(05)进入后排微通道换热器器,然后从第一集液管(01)进入前排微通道换热器,制冷剂在后排微通道换热器蒸发换热,使进入前排微通道换热器的制冷剂温度较高,从而抑制了霜的生长,延缓了前排微通道换热器的霜堵,提升了前后排换热器的结霜均匀性,改善了双排微通道换热器的结霜性能;
在结霜工况下,当双排微通道换热器在中间负荷或者小负荷工作时,制冷剂只需流过一半换热器面积就能满足需求,首先第一球阀(07)和第二流量调节阀(09)打开,第一流量调节阀(08)和第二球阀(10)关闭,制冷剂只流过后排换热器,当T2≤T5,第一球阀(07)和第二流量调节阀(09)关闭,第一流量调节阀(08)和第二球阀(10)打开,制冷剂只流过前排换热器,后排换热器的霜层靠空气的温度就能融化,当T1≤T5,第一球阀(07)和第二流量调节阀(09)打开,第一流量调节阀(08)和第二球阀(10)关闭,制冷剂流过后排换热器,T5=-12~-10℃,通过上述的循环切换过程,使双排微通道换热器不需要额外的结霜操作就能融霜,提高了双排微通道换热器的性能;
当双排微通道换热器处于除霜工况下,当ΔT≤T6,第一球阀(07)和第二球阀(10)打开,第一流量调节阀(08)和第二流量调节阀(09)关闭,制冷剂先从第二集液管(02)进入前排换热器,然后再从第四集液管(06)进入后排换热器,当T6ΔT≤T7,第一球阀(07)和第二球阀(10)打开,第一流量调节阀(08)关闭,第二流量调节阀(09)开度为f3,当T7ΔT,第一球阀(07)和第二球阀(10)打开,第一流量调节阀(08)关闭,第二流量调节阀(09)开度为f4;以上参数的范围为:T6=2~4℃,T7=5~7℃,f3=满开度的30~40%,f4=满开度的50~70%;通过对进入前排的换热器的流量进行调节,使双排微通道换热器除霜更加均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排微通道换热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结霜工况下,当双排微通道换热器满负荷工作时,当ΔT≤T3,制冷剂先进入后排,然后从前排流出,此时第一球阀(07)和第二球阀(10)打开,第二流量调节阀(09)关闭,第一流量调节阀(08)关闭,当T3ΔT≤T4,第一流量调节阀(08)的开度为f1,当T4ΔT,第一流量调节阀(08)的开度为f2;以上参数的范围为:T3=2~3℃,T4=5~6℃,f1=满开度的20~30%,f2=满开度的60~80%。通过对前后排流量的调节,使前后排的温度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使前后排的结霜更加均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3040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阵列成像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下一篇:综合管廊跨河道施工排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