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缓冲作用的建筑用钢结构支撑架有效
申请号: | 202210917558.0 | 申请日: | 2022-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262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8 |
发明(设计)人: | 张楠祥;孟珊;吴灏斌;陈筛;龙宗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5/04 | 分类号: | E04G25/04;E04G25/06 |
代理公司: | 深圳众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545 | 代理人: | 张啸 |
地址: | 1011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缓冲 作用 建筑 钢结构 支撑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缓冲作用的建筑用钢结构支撑架,属于建筑钢结构技术领域,包括底层钢柱,底层钢柱的底部套设有安装组件,底层钢柱的上方设置有顶层钢柱。本发明中,预应急组件受侧应力影响发生形变时,会对外延伸一侧的触发轴施加推力,该触发轴将会推动下方的压力轴下行,并在对应的压力筒内做回缩运动,压力筒内填充有液压油,随着该压力筒内压力的逐渐升高,该压力筒内液压油将会通过恒压管进入到对应侧压力筒内,对应侧压力筒液压力升高,对应侧压力筒内的压力轴做伸展运动,并推动补偿板上行直至对接轴进入到对接套内,从而能够在侧应力方向起到支撑补偿效果,有效减缓了预应急组件的形变速度,进而提升了钢结构竖梁的整体支撑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钢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缓冲作用的建筑用钢结构支撑架。
背景技术
钢结构建筑在现代建筑的建设中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它具有施工周期短、成本低等优点,成为许多建筑结构采取的主要类型。
现有技术中公开了部分建筑钢结构技术领域的发明专利,其中申请号为CN202010748072.X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钢结构支撑架,通过将钢柱设置为上柱和下柱,并在上柱和下柱之间设置调节组件,当地面发生不均匀沉降时,通过调节组件调节钢柱的高度,使两个钢柱带动钢梁处于水平状态,从而避免厂房整体发生倾斜,达到提升钢结构厂房的使用寿命的目的,现有技术中,由于钢结构竖梁在对钢结构横梁起承托作用时,钢结构竖梁容易出现受力不均衡的情况,即钢结构竖梁靠近中端处的压力强度大于两端处的压力强度,钢结构竖梁在经过长期使用后,其靠近中端处容易因承载力过大而出现形变,进而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严重时还会使钢结构建筑发生坍塌。
基于此,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具有缓冲作用的建筑用钢结构支撑架,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钢结构竖梁在对钢结构横梁起承托作用时,钢结构竖梁容易出现受力不均衡的情况,即钢结构竖梁靠近中端处的压力强度大于两端处的压力强度,钢结构竖梁在经过长期使用后,其靠近中端处容易因承载力过大而出现形变,进而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严重时还会使钢结构建筑发生坍塌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具有缓冲作用的建筑用钢结构支撑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缓冲作用的建筑用钢结构支撑架,包括底层钢柱,所述底层钢柱的底部套设有安装组件,所述底层钢柱的上方设置有顶层钢柱,所述顶层钢柱与底层钢柱之间设置有预应急组件,所述顶层钢柱的顶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拼装组件;
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底盘,所述底盘的圆周面沿轴心环绕固定连接有多个补偿组件,所述补偿组件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底盘的圆周面,所述基座另一端的顶部通过弹簧销铰接有压力筒,所述压力筒内套接有压力轴,所述压力轴的另一端通过弹簧销铰接有第一转接座,所述第一转接座的端面固定连接有补偿板,所述补偿板背离第一转接座的一面固定连接有滑行座,所述滑行座滑动连接在底层钢柱表面开设的滑行槽内,所述滑行槽内侧的端面通过第三支撑弹簧与滑行槽内侧的端面固定连接,所述补偿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对接轴,所述对接轴的上方设置有对接套,所述对接套固定连接在顶层钢柱的外侧壁;
所述压力轴的端面通过销轴铰接有触发轴,所述触发轴的另一端通过销轴铰接有第二转接座,所述第二转接座与预应急组件的相对面固定连接,且相对两个补偿组件内置压力筒之间通过恒压管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底盘套接在底层钢柱的底部,所述底层钢柱的圆周面沿轴心环绕固定连接有多个肋板,所述肋板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底盘的顶部,所述底盘的底部粘接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和底盘的顶部开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175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