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噪桨尖结构、应用其的直升机及直升机的降噪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13519.3 | 申请日: | 2022-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586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发明(设计)人: | 陈希;鲍为成;杨帆;招启军;张夏阳;赵国庆;王博;马砾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C27/46 | 分类号: | B64C27/46;B64C27/72;B64D4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赵丽恒 |
地址: | 21000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噪桨尖 结构 应用 直升机 方法 | ||
1.一种降噪桨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分散桨尖涡的第一小翼以及第二小翼,所述第一小翼包括第一翼板和第一齿板,所述第二小翼包括第二翼板和第二齿板,所述第一翼板一端与直升机桨叶的末端连接,另一端朝向所述直升机桨叶上方空间设置,所述第二翼板一端与所述直升机桨叶的末端连接,另一端朝向所述直升机桨叶下方空间设置,所述第一翼板远离所述第二翼板的一端的迎风部设置有第一齿板,所述第二翼板远离所述第一翼板的一端的迎风部设置有第二齿板,所述第一齿板与所述第二齿板的延伸方向与风向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噪桨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板与所述第二齿板的迎风面为外凸弧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噪桨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翼板远离所述第二翼板的一端的迎风部设置有若干个第一齿板,所述第二翼板远离所述第一翼板的一端的迎风部设置有若干个第二齿板。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降噪桨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升机桨叶的末端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翼板与所述第二翼板开合角度的旋转电机,所述第一翼板与所述第二翼板均通过所述旋转电机与所述直升机桨叶的末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降噪桨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板与所述第一翼板垂直设置,所述第二齿板与所述第二翼板垂直设置,所述第一齿板与所述第二齿板交错设置,所述第一齿板一侧形成用于容纳所述第二齿板的空间,所述第一翼板与所述第二翼板合并后,所述第一齿板与所述第二齿板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一翼板所述第二翼板、所述第一齿板以及所述第二齿板共同形成与所述直升机桨叶结构相匹配的桨叶延伸段。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降噪桨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升机桨叶的末端设置有两个所述旋转电机,两个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朝向相反且转向相反,所述第一翼板与所述第二翼板上均设置有与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连接套筒,所述连接套筒与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之间通过定位销进行连接。
7.一种应用如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降噪桨尖结构的直升机,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直升机桨叶的末端分别通过所述旋转电机与所述第一翼板以及所述第二翼板连接,直升机驾驶室外设置有用于检测噪声强度的噪声检测单元,所述旋转电机以及所述噪声检测单元均与直升机驾驶室内的用于调控所述第一翼板与所述第二翼板间夹角的调控操作平台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直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噪声检测单元为噪声传感器,所述噪声传感器与所述调控操作平台的显示屏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直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控操作平台内置用于自动控制所述旋转电机以调低噪声的自动调控模块,所述自动调控模块与所述噪声传感器电连接。
10.一种如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直升机的降噪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噪声检测单元实时收集噪声强度信息并反馈至调控操作平台;
S2:调控操作平台通过控制旋转电机控制第一翼板与第二翼板间夹角发生变化,桨尖涡形成的噪声强度发生变化,获取夹角值与噪声强度的变化关系,将第一翼板与第二翼板间夹角值控制在对应噪声强度最低时的夹角值;
S3:当直升机改变飞行姿态后,重复S1、S2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1351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