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传输速率连续波脉冲发生器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900080.0 | 申请日: | 2022-07-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902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 发明(设计)人: | 庞东晓;李枝林;韩雄;许期聪;邓虎;王志敏;卢齐;何超;李伟成;杨晓峰;黄崇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M9/02 | 分类号: | G01M9/02;E21B47/18 |
| 代理公司: | 成都中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3 | 代理人: | 邹腾修 |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传输 速率 连续 脉冲 发生器 实验 装置 方法 | ||
1.一种高传输速率连续波脉冲发生器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传输速率连续波脉冲发生器实验装置包括钻井泵、实验介质循环单元、井深模拟单元、动力组单元、上游紊流发生器、下游紊流发生器、前端节流阀、后端节流阀、脉冲发生器、压力传感器、振动模拟器和计算机单元,其中,
实验介质循环单元被配置为供应并循环回收实验介质;钻井泵的进口与实验介质循环单元的出口连接,出口与井深模拟单元的入口连接;上游紊流发生器设置在钻井泵的出口管路上并能够模拟流体泵入井下时的流动状态;井深模拟单元的出口与动力组单元的入口连接,井深模拟单元能够等比例模拟不同深度井深;脉冲发生器包括脉冲发生器本体和支撑扶正单元,脉冲发生器本体设置在支撑扶正单元上并能够轴向旋转,脉冲发生器本体中设置有旋转阀能够发射压力信号;动力组单元的出口与脉冲发生器的入口连接,动力组单元能够驱动脉冲发生器本体旋转;振动模拟器设置在脉冲发生器的外壳上用于模拟脉冲发生器在井下所受振动;前端节流阀设置在井深模拟单元与动力组单元之间管路上,后端节流阀设置在脉冲发生器出口管路上;下游紊流发生器设置在脉冲发生器的进口管路上并能够模拟井筒反射及噪声干扰;压力传感器能够测量不同位置实验介质的压力;计算机单元能够采集所述压力传感器测量的压力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传输速率连续波脉冲发生器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验介质循环单元包括蓄水池、水泵、水箱和回流管线,其中,所述水泵的进口与所述蓄水池相连,所述水泵的出口与所述钻井泵的进口相连;所述水箱的进口与所述后端节流阀的出口相连;所述回流管线将水箱的出口与蓄水池的进口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传输速率连续波脉冲发生器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验介质循环单元还包括滤灌,所述滤罐设置在所述蓄水池与钻井泵之间的管路上,所述滤罐能够将蓄水池中的实验介质过滤后再进入钻进泵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传输速率连续波脉冲发生器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传感器包括上段压力传感器、中段压力传感器和下段压力传感器,所述上段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上游紊流发生器与井深模拟单元之间,所述中段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井深模拟单元与前端节流阀之间,所述下段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动力组单元与所述下游紊流发生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传输速率连续波脉冲发生器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验装置还包括移动台架,所述脉冲发生器和动力组单元均设置在所述移动台架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传输速率连续波脉冲发生器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验装置还包括液压泵站,所述液压泵站与所述动力组单元连接为动力组单元提供动力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传输速率连续波脉冲发生器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井深模拟单元包括上游三通阀、下游三通阀、直通管线和实验长管线,其中,
所述上游三通阀和下游三通阀的一个直通端分别与直通管线的两端连接,上游三通阀的另一个直通端和钻井泵的出口管线连接,下游三通阀的另一个直通端和前端节流阀的入口管线连接;
所述实验长管线入口与上游三通阀的旁通端连接,出口与下游三通阀的旁通端连接,所述实验长管线的长度能够调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传输速率连续波脉冲发生器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扶正单元包括滚轮、支撑扶正架、调整弹簧、环形安装筒和侧面支撑架,其中,
所述侧面支撑架对称设置在所述支撑扶正架的两侧,侧面支撑架呈阶梯状;
所述滚轮对称设置在所述侧面支撑架下方内侧,滚轮上还设置有刹车;
所述支撑扶正架设置在所述侧面支撑架的阶梯中,支撑扶正架相对于中心轴对称设置有多个通槽;
所述环形安装筒设置在所述支撑扶正架中部以支撑扶正脉冲发生器;
所述调整弹簧设置在所述支撑扶正架中部且位于所述环形安装筒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0008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