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侧流污泥发酵产酸实现低氨氮废水短程硝化的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68893.6 | 申请日: | 2022-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807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4 |
发明(设计)人: | 康达;赵栩巍;袁嘉蔚;王楠;索一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00 | 分类号: | C02F3/00;C02F3/12;C02F3/30;C02F1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刘萍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污泥 发酵 实现 低氨氮 废水 短程 硝化 装置 方法 | ||
1.侧流污泥发酵产酸实现低氨氮废水短程硝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流序批式反应系统(Ⅰ)、侧流序批式反应系统(Ⅱ)、自动控制系统(Ⅲ);主流序批式反应系统(Ⅰ)包括主流反应区(1.1)、进水箱(1.2)、进水泵(1.3)、进水管(1.4)、第一搅拌器(1.5)、在线监测装置Ⅰ(1.6)、曝气盘(1.7)、止回阀(1.8)、进气管(1.9)、鼓风机(1.10)、第一污泥回流泵(1.11)、第一污泥回流管(1.12)、排水泵(1.13)、排水管(1.14)、第一溢流管(1.15)、贮水箱(1.16);侧流序批式反应系统(Ⅱ)包括侧流反应区(2.1)、第二搅拌器(2.2)、在线监测装置Ⅱ(2.3)、第二污泥回流泵(2.4)、第二污泥回流管(2.5)、排泥阀(2.6)、排泥管(2.7)、第二溢流管(2.8);自动控制系统(Ⅲ)包括控制线(3.1)、中央控制器(3.2)、计算机(3.3);
所述的主流序批式反应系统(Ⅰ)中,进水箱(1.2)中收集的低氨氮废水通过进水泵(1.3)由进水管(1.4)流入主流反应区(1.1)中;主流反应区(1.1)底部均匀布设曝气盘(1.7),通过鼓风机(1.10)供氧,进气管(1.9)上安装有止回阀(1.8),防止液体倒流;主流反应区(1.1)下部安装第一污泥回流管(1.12),通过第一污泥回流泵(1.11)将主流反应区(1.1)中的泥水混合液排至侧流反应区(2.1);主流反应区(1.1)中部安装排水管(1.14),反应结束后的污水通过排水泵(1.13)排至贮水箱(1.16)中;主流反应区(1.1)上部安装第一溢流管(1.15);主流反应区(1.1)正上方安装固定第一搅拌器(1.5),用于将泥水充分混合;主流反应区(1.1)液面上方安装在线监测装置Ⅰ(1.6),实时监测水体pH和溶解氧(DO);
所述的侧流序批式反应系统(Ⅱ)中,侧流反应区(2.1)底部安装排泥管(2.7),通过控制排泥阀(2.6)进行排泥;侧流反应区(2.1)中部安装第二污泥回流管(2.5),通过第二污泥回流泵(2.4)将侧流反应区(2.1)中的泥水混合液回流至主流反应区(1.1);侧流反应区(2.1)上部安装第二溢流管(2.8);侧流反应区(2.1)正上方安装固定第二搅拌器(2.2),用于将泥水充分混合;侧流反应区(2.1)液面上方安装在线监测装置Ⅱ(2.3),实时监测水体pH和氧化还原电位(ORP);
所述的自动控制系统(Ⅲ)中,中央控制器(3.2)通过控制线(3.1)分别与进水泵(1.3)、第一搅拌器(1.5)、在线监测装置Ⅰ(1.6)、鼓风机(1.10)、第一污泥回流泵(1.11)、排水泵(1.13)、第二搅拌器(2.2)、在线监测装置Ⅱ(2.3)、第二污泥回流泵(2.4)和排泥阀(2.6)相连,控制启停;计算机(3.3)与中央控制器(3.2)相连。
2.应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主流序批式反应系统中接种城市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污泥浓度为1~3g/L;浓度为30~100mg N/L的低氨氮废水从主流反应区底部泵入;主流反应区每天运行4~6个周期,每个周期停留时间4~6h,包含进水5~10min、好氧反应3~5h、沉淀30~45min、排水5~10min和静置5~10min这5个阶段,进水体积交换比30~50%,pH为6.5~8.5,溶解氧浓度为1~3mg/L;污泥停留时间15~20d;在好氧反应阶段,回流主流反应区中部分污泥至侧流反应区中,停留18~24h后在好氧反应末期返回至主流反应区中;侧流反应区污泥浓度为6~10g/L,pH为8~9,ORP为-300~-200mV,搅拌时间设定每个运行周期工作5~10min;从主流反应区到侧流反应区的污泥回流比为20~5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流污泥发酵产酸实现低氨氮废水短程硝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侧流反应区中污泥发酵产酸浓度为1000~3000mg/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6889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降温服
- 下一篇:一种液压爬架及升降调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