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BDS-InSAR数据融合的地表形变监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866791.0 | 申请日: | 2022-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018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4 |
发明(设计)人: | 陈怀新;任成杰;叶宇;何金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13/90 | 分类号: | G01S13/90;G01S13/88 |
代理公司: | 成都众恒智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9 | 代理人: | 杨佳丽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bds insar 数据 融合 地表 形变 监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BDS‑InSAR数据融合的地表形变监测方,涉及地表监测技术领域,包括:获取地表监测数据;对地表监测数据进行预处理;计算InSAR形变图中各像素的三维形变预测量;根据SISTEM方法,建立各像素三维形变、InSAR一维形变以及周围BDS站点处的三维形变之间的空间关系,根据空间关系计算各像素对应的Kalman增益,利用观测值与Kalman增益对各像素对应的三维形变预测量进行修正与更新,得到融合三维时刻形变。本发明提高了形变监测的监测精度及时空分辨率;利用大范围的InSAR监测形变,对某监测时刻的三维形变进行初级重构,可得到大范围的三维形变预测值;基于应力应变模型计算观测值,通过观测值对三维形变预测值进行改进,达到形变监测精度的提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表监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利用BDS-InSAR数据融合的地表形变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技术凭借其全天时全天候、探测区域广等优点,在地表形变监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由于重访周期与误差因素的影响,导致InSAR监测时间分辨率低且精度有限,同时InSAR只能获取雷达视线向的一维形变,不能较好表征地表真实形变情况。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可达到毫米级的精确监测,但由于设备昂贵等原因只能稀疏分布在研究区域内,无法大面积覆盖,空间分辨率较低。融合两种监测技术,可提高地表监测的时空分辨率,同时进一步提高监测精度。
联合大地和卫星同步形变测量的应变张量估计(simultaneous and integratedstrain tensor estimation from geodetic and satellite deformationmeasurements,SISTEM)方法作为典型的BDS-InSAR数据融合方法,可在无需对BDS数据进行空间插值的情况实现融合,但其只考虑了两种数据在空间上的关联性,忽略时间关联性;而利用Kalman滤波实现BDS-InSAR数据融合可以实现时序动态获取融合形变,但需要将BDS数据插值至与InSAR观测数据相同的分辨率,从而引入插值误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利用BDS-InSAR数据融合的地表形变监测方法,结合Kalman滤波与SISTEM方法进行BDS-InSAR数据融合,有效增加BDS监测数据的空间分辨率以及InSAR监测数据的时间分辨率,同时提高检测精度,为大范围的高精度地表形变监测提供技术手段。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BDS-InSAR数据融合的地表形变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地表监测数据,包括Sentinal-1A卫星SAR影像、精密轨道数据以及分辨率为30m的SRTM1 DEM数据;
S2、对地表监测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时序InSAR一维LOS向形变,以及连续的BDS三维形变;
S3、对于InSAR形变图中的每一像素,基于InSAR一维LOS向形变和BDS三维形变,进行InSAR地表三维形变初级重构,得到三维形变预测量;
S4、对于InSAR形变图中的每一像素,根据SISTEM方法,利用应力应变模型建立该像素三维形变、InSAR一维形变以及周围BDS站点处的三维形变之间的空间关系,根据该空间关系计算Kalman增益,利用观测值与Kalman增益对该像素对应的三维形变预测量进行修正与更新,得到融合三维时刻形变。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步骤S2具体包括:
S21、利用Sentinal-1A卫星SAR影像、精密轨道数据以及分辨率为30m的SRTM1 DEM数据,获取时序InSAR一维LOS向形变量;
S22、对每天的BDS三维形变量取均值,并进行线性插值,获得连续的BDS三维形变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667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