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金纳米颗粒测试新冠病毒的检测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860837.8 | 申请日: | 2022-07-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356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 发明(设计)人: | 朱虹霓 | 申请(专利权)人: | 香港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G01N33/569 | 分类号: | G01N33/569;G01N33/68;B22F9/24;B22F1/054;B22F1/145;B82Y40/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致开百诺鑫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888 | 代理人: | 赫坤鹏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高新技***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纳米 颗粒 测试 病毒 检测 方法 | ||
1.一种采用金纳米颗粒测试新冠病毒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预设的短肽抑制剂缀合至预设的金纳米粒子的表面,进行化学修饰以得到优化肽纳米粒子;
将预设的新型冠状病毒刺突蛋白加入至所述优化肽纳米粒子中,得到优化肽纳米蛋白;
采用预设的动态光散射仪对所述优化肽纳米蛋白进行照射,以获取第一照射图像;
判断所述第一照射图像中的优化肽纳米粒子的蛋白是否与新型冠状病毒刺突蛋白的受体结合区域结合,并达到预设的亲和力结合长度值;
若是,则根据所述亲和力结合长度的具体值确认所述新型冠状病毒刺突蛋白对应的病毒变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金纳米颗粒测试新冠病毒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第一照射图像中的优化肽纳米粒子的蛋白是否与新型冠状病毒刺突蛋白的受体结合区域结合,并达到预设的亲和力结合长度值的步骤中,包括:
根据预设的时间测量所述优化肽纳米粒子的粒径分布;
判断所述粒径分布是否为预设的聚沉状态;
若是,则将所述粒径的直径和浓度代入至预设的希尔公式中,得到粒径的短蛋白和新冠病毒突刺蛋白的受体结合区域的亲和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金纳米颗粒测试新冠病毒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预设的短肽抑制剂缀合至预设的金纳米粒子的表面,进行化学修饰以得到优化肽纳米粒子的步骤后,包括:
将预设的牛血清白蛋白加入至所述优化肽纳米蛋白中,并采用预设的动态光散射仪进行照射,以获取第二照射图像;
判断所述第二照射图像中的所述牛血清白蛋白是否与优化肽纳米粒子产生反应;
若是,则所述牛血清白蛋白与优化肽纳米粒子的蛋白产生反应并吸收新型冠状病毒刺突蛋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金纳米颗粒测试新冠病毒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是,则根据所述亲和力结合长度的具体值确认所述新型冠状病毒刺突蛋白对应的病毒变种的步骤中,包括:
根据粒径的短蛋白和新冠病毒突刺蛋白的受体结合区域的亲和性和所述亲和力结合长度,匹配预设的对应一种或多种新冠病毒变种的蛋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采用金纳米颗粒测试新冠病毒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或多种新冠病毒变种的蛋白选自禽流感病毒蛋白、猪流感病毒蛋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金纳米颗粒测试新冠病毒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金纳米粒子的制备过程包括:
将氯金酸和抗坏血酸溶液加入到双蒸水中,加热的同时进行搅拌,直至溶液颜色由起始的黄色变换为红色,得到金纳米颗粒溶液;
将所述金纳米颗粒溶液添加至溶有氯化铵的水溶液中,再加入冰乙酸进行搅拌,搅拌过程中调节温度到20℃-30℃,直至固体析出,对所述固体进行真空抽滤,真空度≥0.08MPa,以获取到金纳米粒子粗制品;
将所述金纳米粒子粗制品加入到预制备的甲醇中,升温至60℃等待反应,直至产生浓缩反应后获取到浓缩的化合物,将所述浓缩的化合物加入至乙醇中,继续升温至80℃,停止升温并进行过滤,以获取到金纳米粒子成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采用金纳米颗粒测试新冠病毒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金纳米颗粒溶液添加至溶有氯化铵的水溶液中,再加入冰乙酸进行搅拌,搅拌过程中调节温度到20℃-30℃,直至固体析出,对所述固体进行真空抽滤,真空度≥0.08MPa,以获取到金纳米粒子粗制品的步骤中,还包括:
所述固体用水搅拌洗涤后抽滤,重复两次,在45-60℃的环境中用2-3小时烘干,得到活化固体;
将所述活化固体溶于2-5倍的二氯甲烷中,加入1-4倍氯化苄,将反应液置于30℃-45℃水溶液中,反应2-3小时后取出,以获取到活化固体的粗品;
将所述活化固体的粗品添加至具有10%醋酸钠甲醇的溶液中,用甲醇搅拌洗涤后抽滤,将所述粗品洗至抽滤液遇水不变色,在45-60℃的环境中烘干,以获取到活化粗体的精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香港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未经香港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6083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