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838412.7 | 申请日: | 2022-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089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8 |
发明(设计)人: | 李强;白子斌;杨守义;付才凤;吕广军;徐佳宁;邓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十二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二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7/16 | 分类号: | E04B7/16;E04B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创智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88 | 代理人: | 汪勇 |
地址: | 301700 天津市武***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配式 建筑结构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属于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及其使用方法,包括下顶板,所述下顶板的两端均铰接有斜板组件,斜板组件包括外侧板以及与下顶板铰接的内侧板,外侧板的内侧设置有滑轨,内侧板的外侧上设有滑座,还包括顶板组件和撑起组件,顶板组件包括上顶板和调节部件,上顶板内设有移动通槽,移动通槽内设有两个扩宽板,两个扩宽板分别与两个外侧板铰接,调节部件设置在移动通槽内,下顶板顶部的左右两端均设有辅助支撑部件,下顶板的前后两端均设有安装支架。本发明能够快速进行屋顶结构的变换,且坡屋顶结构的坡度也能够快速改变,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如楼板、墙板、楼梯、阳台等),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装配式建筑主要包括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现代木结构建筑等,其中钢结构以其强度高、自重轻、抗震性能好、工业化程度高、施工周期短、可塑性强、节能环保等综合优势,在工业厂房、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文教体育建设、电力、桥梁、海洋石油工程、航空航天等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市场空间逐步扩大。在实际应用中,装配式建筑的房顶结构也多采用钢结构,但现有的装配式房顶钢结构,无法进行结构的变换,以此来适应不同建筑结构,不同的功能要求(例如平屋顶或坡屋顶之间的转换)。
中国专利文献公开号为CN114439146A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屋顶结构,包括有上顶板与下顶板,上顶板左右两端均铰接有斜板组件,斜板组件包括有与上顶板铰接的外侧板,倾斜的外侧板内侧设置有滑轨,滑轨上滑动连接有内侧板,内侧板自由端上连接有滑动座,位于滑动座下方的下顶板上开设有滑槽,滑动座滑动连接在滑槽内,上顶板与下顶板之间设置有竖板,竖板中部穿插有转轴,转轴自由端与外设驱动部件连接,转轴上铰接有转动板,转动板两侧均经连杆与对应的内侧板连接,该装置能够快速进行屋顶结构的变换,以此来适用不同的屋顶结构的变换。
然而以上专利依然存在不足:在转变为平屋顶时,滑动座在滑槽内滑动,由上顶板、下顶板以及斜板组件组成的并不是平屋顶,而是呈“凸”字状的屋顶结构,此屋顶结构不适用于现有的建筑风格。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的装配式建筑的房顶,无法进行结构的变换,以此来适应房顶结构不同的功能要求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包括下顶板,所述下顶板的两端均铰接有斜板组件,所述斜板组件包括外侧板以及与下顶板铰接的内侧板,外侧板的内侧设置有m个滑轨,其中m的取值为1-20;所述内侧板的外侧上设有m个与滑轨滑动配合的滑座,还包括顶板组件和撑起组件,所述顶板组件包括上顶板和调节部件,所述上顶板内设有移动通槽,所述移动通槽内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扩宽板,所述调节部件用于调节两个扩宽板之间的间距,两个扩宽板分别与两个外侧板铰接,所述调节部件设置在移动通槽内,且调节部件与两个扩宽板传动连接,所述撑起组件用于改变下顶板与顶板组件之间的间距,所述下顶板顶部的左右两端均设有辅助支撑部件,所述下顶板的前后两端均设有安装支架,所述顶板组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斜板组件铰接,所述撑起组件设置在两个安装支架上,且撑起组件与顶板组件传动连接;由撑起组件将上顶板和下顶板之间的间距进行改变,从而实现平屋顶与坡屋顶转换,且通过调节部件还能够改变坡屋顶的坡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节部件包括调节转板和n个第一弹簧,其中n的取值为2-30,所述调节转板呈菱形状,所述调节转板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转轴,所述调节转板上设有沿转轴轴线均匀分布的定位孔,所述上顶板上设有与其中一个定位孔对接的对接孔,所述对接孔内设有能够拆卸的定位销,所述调节转板通过两个转轴转动设置在移动通槽内,两个扩宽板的背部均与调节转板抵触,所有第一弹簧均匀分布在两个扩宽板之间,且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扩宽板的背部固定连接;利用所有第一弹簧的弹力以及转动调节转板来实现两个扩宽板之间距离进行改变,即实现改变坡屋顶的坡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十二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二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二十二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二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384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