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热泵用的发热器及制造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834791.2 | 申请日: | 2022-07-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425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3 | 
| 发明(设计)人: | 吴赠锋;周桂红;邓进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东思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H05B3/40;H05B3/02;B23P1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刘奕 | 
| 地址: | 523878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高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热泵用 发热 制造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新能源热泵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热泵用的发热器及制造方法,发热器包括:发热组件,包括基体圆管、绝缘介质底层、绝缘介质外层、发热电阻、接电线、电源焊盘和若干个短路导体,发热电阻是由多个连接分段组成,且以多个连接分段首尾依次连接的方式形成迂回弯折的布局;水道外壳,设置于基体圆管的外围,水道外壳的内周壁与基体圆管的外周壁相对设置,水道外壳的顶端连接有接触密封环水道外壳的底端设有密封件。本申请应用在新能源汽车的热泵里,实现基体圆管的内周壁和水道外壳的外周壁均可以与冷却液接触进行有效热交换,提高加热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新能源热泵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热泵用的发热器及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新能源汽车中,由于没有了传统燃油汽车的发动机产生的热量,故冬天车内的温度以及座舱温度较低,需要专门的发热元件来提供热源。另外,当冬天室外温度下降到8摄氏度以下时,电动汽车的电池能效也将大幅下降,需要电热管理系统给冷却液加热,加热后的冷却液体在电池单元内形成供暖回路,以确保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池温度快速提升到常温,并保证温度稳定均匀分布,从而提高改善电池能效。
为解决上述需求,在现有的新能源汽车中,其电热管理系统是由冷却液体容器、发热器、电子水泵、管道回路以及散热组件等组成。其中,现有的发热器多采用平板和软膜PTC的方式,发热器与电子水泵是分开的。而且平板式发热器与冷却液是单面接触导热,这样的方式存在加热效率低的缺点。因此,上述问题亟待解决。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现有的发热器的加热效果。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热泵用的发热器及制造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热泵用的发热器,包括:
发热组件,包括基体圆管、绝缘介质底层、绝缘介质外层、发热电阻、接电线、电源焊盘和若干个短路导体,所述绝缘介质底层设置于所述基体圆管的外周壁,所述发热电阻设于所述绝缘介质底层的外表面,所述绝缘介质外层设置于所述发热电阻的外表面,所述绝缘介质底层和所述绝缘介质外层配合包覆发热电阻,所述发热电阻是由多个连接分段组成,且多个所述连接分段首尾依次连接以形成迂回弯折的布局,部分所述连接分段沿着所述基体圆管的轴向方向设置,一个所述短路导体对应地紧贴一个沿着所述基体圆管的轴向方向设置的所述连接分段,且所述短路导体位于所对应的所述连接分段和所述绝缘介质底层之间,所述接电线通过所述电源焊盘与所述发热电阻电连接,所述接电线的一端与所述电源焊盘电连接;
水道外壳,设置于所述基体圆管的外围,所述水道外壳的内周壁与所述基体圆管的外周壁相对设置,所述水道外壳的顶端往其轴中心的方向延伸有接触密封环,所述基体圆管的顶端与所述接触密封环的底部连接,所述水道外壳的底端设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分别与所述基体圆管的底端、所述水道外壳的底端连接;所述接电线贯穿所述水道外壳,且所述接电线的另一端贯穿所述水道外壳的底部而出。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实现基体圆管的内周壁和水道外壳的外周壁均可以与冷却液接触进行有效热交换,提高加热效率。发热电阻以迂回弯折的布局,均匀地分布在基体圆管的外周壁,发热电阻可以将电能转换为热能,从而作为热源,对流体进行加热的作用。迂回弯折布局存在发热电阻弯折转向的部分,该部分的密度相对于其他部分来说更大,进而该部分的发热程度会更高,因此,在沿着基体圆管的轴向方向设置的连接分段处均紧贴有短路导体,短路导体短接该连接分段,让接入发热电阻的电流更趋向往短路导体的方向流动,确保整体发热均匀。并且,短路导体位于所对应的连接分段和绝缘介质底层之间,这样的位置设置方式,实现先在基体圆管的外周壁印刷绝缘介质底层,再设置短路导体,再设置发热电阻的顺序。实现让发热电阻条减少烧结次数。有助于防止发热电阻被空烧。对发热电阻起到保护作用。进而确保本申请整体具有发热均匀的效果,有助于减少水垢生成的情况发生,提高加热流体的速度,减少耗电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东思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东思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3479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