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着水冲击的折叠式空投船体有效
申请号: | 202210828045.2 | 申请日: | 2022-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094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6 |
发明(设计)人: | 倪其军;眭爱国;周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B63B7/00 | 分类号: | B63B7/00;B63C9/02;B63C9/01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 代理人: | 杨晓敏 |
地址: | 21408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着水 冲击 折叠式 空投 船体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着水冲击的折叠式空投船体,其沿横截面分前船体和后船体两部分,其相接的甲板边缘共同安装铰链组件,前船体和后船体通过铰链组件相对上摆构成角度或者是相对外摆至同一平面上构成航行状态的船体结构;位于铰链组件下方的前船体和后船体相向端面上均安装有封板,两组封板相向的侧面上均安装有橡胶板;前船体与后船体上共同安装有相对摆动的折叠驱动机构,还包括相对摆动后保持相对位置的锁止机构;从而通过折叠和非折叠两种状态,实现了伞降快艇在空投伞降着水和水面航行两种情景下的角色切换,满足于空投伞降着水和水面航行的不同要求,大大提升了伞降快艇在着水时的抗冲击性能,可靠保证了其使用刚度和强度,实用性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伞降快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抗着水冲击的折叠式空投船体。
背景技术
伞降快艇主要用于抢险救援工作,通过飞机能够将救灾队伍无法携带的冲锋舟等水上运输设备投放到抢险救灾区域的海域、湖泊或河流内,使得抢险救灾人员可以借助于快艇到达被海域、湖泊或河流阻碍的区域进行救援。
伞降快艇在着水时所受到的着水冲击载荷大小主要取决于伞降快艇的降落着水速度、重量和船体底部形状,其中伞降快艇的重量取决于飞机对搭载重量的限制,而降落着水速度则通过降落伞来实现减速,因此,通常伞降快艇的任务需求就已经决定了重量和着水速度的大小,这两项的改变和调整较为困难。
现有技术中,伞降快艇的降落方式就意味着快艇巨大的底部面积将直接冲击到水面上,也就是说着水时伞降快艇的结构将承受巨大的着水冲击载荷,巨大的着水冲击载荷将导致伞降快艇的结构受到损坏,严重时甚至影响其着水后的正常航行使用。
发明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抗着水冲击的折叠式空投船体,从而大大提升了伞降快艇在着水时的抗冲击性能,满足于空投伞降着水和水面航行的不同要求,可靠保证了其使用刚度和强度,实用性好。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抗着水冲击的折叠式空投船体,所述空投船体沿着横截面分为前船体和后船体两个部分,前船体和后船体相接的甲板边缘共同安装有铰链组件,前船体和后船体通过铰链组件相对上摆构成角度或者是相对外摆至同一平面上构成航行状态的船体结构;位于铰链组件下方的前船体和后船体相向端面上均安装有封板,两组封板相向的侧面上均安装有橡胶板;所述前船体与后船体上共同安装有相对摆动的折叠驱动机构,还包括相对摆动后保持相对位置的锁止机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锁止机构包括有两组,分别对应于空投船体的空投状态和航行状态的锁定,空投状态时前船体和后船体之间呈角度折叠,航行状态时前船体和后船体位于同一平面上。
位于甲板上方的后船体两侧侧板前端部均设置为开口朝前的U型结构,位于甲板上方的前船体两侧侧板后端端部伸至U型结构中;随着前船体和后船体的相对上摆,前船体的两侧侧板后端在U型结构中相对摆动。
所述折叠驱动机构中包括有布设于空投船体纵向截面内的撑杆,撑杆一端转动安装于前船体的甲板上,撑杆另一端转动安装有移动座,撑杆两端端部转动的轴向均沿着空投船体的横向方向,移动座在驱动件的作用下沿着后船体的纵向移动;所述锁止机构将移动座相对于后船体的纵向移动锁止。
还包括折叠导向机构,移动座经折叠导向机构导向相对于后船体在纵向方向上移动。
所述折叠导向机构对称设置有两组,两组折叠导向机构分别沿着后船体的两侧内壁面设置;单组折叠导向机构的首尾端均安装有锁止机构;
折叠驱动机构沿着空投船体中部纵截面设置有一组,移动座相背的两端分别与折叠导向机构配装导向;或者,折叠驱动机构沿着空投船体两侧内侧面对称设置有两组,两组折叠驱动机构与两组折叠驱动机构一一对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未经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280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