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固定翼跨介质地效飞行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26147.0 | 申请日: | 2022-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801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4 |
发明(设计)人: | 王延辉;牛文栋;陈进;张连洪;杨绍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C35/00 | 分类号: | B64C35/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杨佳伟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定 介质 飞行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定翼跨介质地效飞行器,属于飞行器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耐压壳体、机翼、尾翼、空气螺旋桨、水下螺旋桨、驱动单元、控制模块系统、储能模块和定位模块;所述耐压壳体是内部具有耐压腔的密封壳体;所述机翼设于所述耐压壳体的两侧;所述尾翼设于所述耐压壳体的后部;所述空气螺旋桨安装于所述耐压壳体的前端;所述水下螺旋桨安装于所述耐压壳体的后端;所述驱动单元设于所述耐压壳体的内部,所述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空气螺旋桨和水下螺旋桨;其中所述控制模块系统、储能模块和定位模块安装于所述耐压壳体的内部。本发明所提出的飞行器,在空中飞行的状态下,飞行器贴近海面飞行产生地面效应,当需要进入水中的时候,只需调整俯仰角便可以俯冲入水潜航,填补跨介质工作飞行器或者航行器的技术空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飞行、潜航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固定翼跨介质地效飞行器。
背景技术
目前,飞行器、水下航行器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在侦察、探测、搜救、通讯等领域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地效飞行器是一种高速飞行器。当飞行器贴近地面或水面飞行时,空气流经机翼与地面或水面之间的狭窄通道会产生附加的动力增升效应。存在地面增升效应的高度,称为地效区,其高度大约相当于翼展长度。越靠近地面,地面效应越强。地效飞行器即是利用这种空气动力地面效应原理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掠地或掠海飞行的交通运输工具。由于地效飞行器具有飞机一样的高速度,虽然在理论上它可以贴地飞行,但实际上只能在没有表面障碍的江河湖海上掠水面飞行,因此,地效飞行器又被称为地效翼船。
水下航行器是一种航行于水下的航行体,包括载人水下航行器和无人水下航行器,它能够完成水下勘探、侦测甚至是军事上的进攻防守等任务。尤其是自主式水下航行器(AUV),是一种综合了人工智能和其他先进计算技术的任务控制器,集成了深潜器、传感器、环境效应、计算机软件、能量储存、转换与推进、新材料与新工艺、以及水下智能装备等高科技,是近些年来水下探测设备研究的主要方向。
不难发现,不论是飞行器还是水下航行器,它们都只能在单一介质中进行工作,随着探测设备的不断发展、海洋探测要求的提高,为了更好的感知多维态势,能够在气流中飞行和在水下航行的跨介质飞行器成为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解决目前无跨介质工作飞行器或者航行器的技术空白的固定翼跨介质地效飞行器。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固定翼跨介质地效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耐压壳体、机翼、尾翼、空气螺旋桨、水下螺旋桨、驱动单元、控制模块系统、姿态调节单元、储能模块和定位模块;所述耐压壳体是内部具有耐压腔的密封壳体;所述机翼设于所述耐压壳体的两侧;所述尾翼设于所述耐压壳体的后部;所述空气螺旋桨安装于所述耐压壳体的前端;所述水下螺旋桨安装于所述耐压壳体的后端;所述驱动单元设于所述耐压壳体的内部,所述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空气螺旋桨和水下螺旋桨;其中所述控制模块系统、姿态调节单元、储能模块和定位模块安装于所述耐压壳体的内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机翼的翼面为三角形。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耐压壳体由前部壳体、中部壳体和后部壳体组成,所述机翼与中部壳体和后部壳体连接,所述尾翼安装于所述后部壳体,所述前部壳体、中部壳体和后部壳体之间的间隙中填充设置浮力材料,所述浮力材料与所述耐压壳体的外侧空间相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驱动单元包括电机和发动机,所述电机和发动机与所述空气螺旋桨和/或传动连接,所述储能模块与所述电机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储能模块包括燃料储存箱和蓄电池。
本发明的优点和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261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