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巡检机器人视觉SLAM算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21228.1 | 申请日: | 2022-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473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冯小渝;吴锦洲;吕文琪;向毅;何龙;刘子樊;蒋鸿伟;傅普杰;简夜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T5/00 | 分类号: | G06T5/00;G06V20/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翔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16 | 代理人: | 王洋洋 |
地址: | 401331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巡检 机器人 视觉 slam 算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巡检机器人视觉SLAM算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输入图像F;第二步,计算最大通道图Dmax、最小通道图Dmin;第三步,计算偏移补偿系数u;第四步,计算环境光N和大气光L;第五步,还原无雾图像P;第六步,判断图像去雾效果是都润足要求;第七步,若满足要求,则输出输出图像P,若不满足,则矫正去雾参数y。本发明可以提高机器人视觉SLAM算法在面对未知雾浓度环境时的定位及追踪性能,且算法可以检测无雾环境,在无雾环境下休眠以节约计算资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巡检机器人视觉SLAM算法。
背景技术
在巡检机器人实际所处的工作环境中,烟雾的浓度是未知的,因此若采用基于大气散射模型的快速去雾算法,则需要人工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去雾参数,否则将会出现图像失真严重或去雾效果不理想的情况,这将影响后续的视觉SLAM算法的定位追踪过程,导致系统鲁棒性降低。为解决该问题,实现去雾参数的自适应调整,针对巡检机器人的实际工作环境及视觉SLAM算法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应用于视觉SLAM的自适应图像去雾算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巡检机器人视觉SLAM算法。
一种巡检机器人视觉SLAM算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输入图像F;
第二步,计算最大通道图Dmax、最小通道图Dmin;
第三步,计算偏移补偿系数u;
第四步,计算环境光N和大气光L;
第五步,还原无雾图像P;
第六步,判断图像去雾效果是都润足要求
第七步,若满足要求,则输出输出图像P,若不满足,则矫正去雾参数y。
进一步的,第六步判断去雾图像P满足以下条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视觉SLAM的自适应图像去雾算法。可以提高机器人视觉SLAM算法在面对未知雾浓度环境时的定位及追踪性能,且算法可以检测无雾环境,在无雾环境下休眠以节约计算资源。针对巡检机器人所面对的未知环境,提出一种自适应图像去雾算法;在去雾算法的基础上,对ORBSLAM2视觉SLAM算法进行改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自适应去雾算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改进SLAM算法基本框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3对本发明做详细介绍:
针对巡检机器人实际所面对的未知雾环境,对基于大气散射模型的图像去雾算法进行改进,提出一种应用于ORBSLAM2的自适应图像去雾算法,与传统图像去雾算法进行对比仿真,证明所提出算法在面对未知雾浓度环境时具有更好的去雾效果,最后使用所提出的自适应去雾图像算法对ORBSLAM2算法进行改进,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ORBSLAM2在有烟雾遮挡环境下具有更好的鲁棒性。
一种巡检机器人视觉SLAM算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输入图像F;
第二步,计算最大通道图Dmax、最小通道图Dmin;
第三步,计算偏移补偿系数u;
第四步,计算环境光N和大气光L;
第五步,还原无雾图像P;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科技学院,未经重庆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212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