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扶手结构和机动车有效
申请号: | 202210811864.6 | 申请日: | 2022-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398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8 |
发明(设计)人: | 张龙岗;唐毅;黄榜沃;李彦徵;黎清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75 | 分类号: | B60N2/75;H02J7/00;H02G3/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何秋石 |
地址: | 545000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扶手 结构 机动车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扶手结构和机动车,扶手结构包括壳体、盖板和充电线,壳体形成有用于容纳电子设备的容纳槽;盖板可活动地盖设于容纳槽的槽口,以打开和关闭容纳槽的槽口;充电线设于壳体内,充电线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与机动车的供电部电性连接,第二端设于容纳槽内,用于与位于容纳槽内的电子设备电性连接。通过设置可活动的盖板,在需要进行充电时,打开盖板,当收集置于容纳槽后,将充电线的第二端与电子设备电性连接,既而关闭盖板,将电子设备进行收纳,也避免了用户在驾驶室操作方向盘或是操纵杆时,误与充电线发生干涉,以解决现有的汽车内充电线不美观,且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动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扶手结构和机动车。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用户在车内对手机充电时,因充电线的长度有富余,会使得用户在使用充电线时,充电线摆放较为杂乱,影响车内的整洁和美观,充电线一般设置在前排仪表台附近,会影响用户的驾驶安全,且充电接口随意摆放到手机存放空间,影响手机存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扶手结构和机动车,旨在解决现有的汽车内充电线不美观,且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扶手结构,设于机动车的扶手,其中所述扶手结构包括:
壳体,形成有用于容纳电子设备的容纳槽;
盖板,可活动地盖设于所述容纳槽的槽口,以打开和关闭所述容纳槽的槽口;以及,
充电线,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充电线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机动车的供电部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端设于所述容纳槽内,用于与位于所述容纳槽内的电子设备电性连接。
可选地,所述壳体形成有安装通道,所述安装通道的一端所述容纳槽连通设置,另一端用于对应机动车的供电部设置,所述充电线穿设于所述安装通道。
可选地,所述容纳槽的底部凹设有用于安置充电线的充电头的安置槽,所述安置槽的侧壁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与所述安装通道连通设置。
可选地,所述安置槽的底壁设置有顶起部,所述顶起部沿上下向可活动地设置,用以将所述充电头顶起。
可选地,所述扶手结构还包括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中部转动安装于所述壳体,以具有绕其转动轴线上下摆动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驱动杆的第一端安设有所述顶起部,所述驱动杆的第二端形成有按压部。
可选地,所述容纳槽的底壁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驱动杆设于所述容纳槽的底壁的下方,所述顶起部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按压部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孔。
可选地,所述扶手结构还包括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设于所述驱动杆和所述壳体之间,以在所述驱动杆转动时复位。
可选地,所述扶手结构还包括垫设于所述容纳槽内的弹性垫,所述弹性垫上设置有所述安置槽。
可选地,所述弹性垫的上表面呈水平设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机动车,机动车包括扶手结构,所述扶手结构包括:
壳体,形成有用于容纳电子设备的容纳槽;
盖板,可活动地盖设于所述容纳槽的槽口,以打开和关闭所述容纳槽的槽口;以及,
充电线,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充电线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机动车的供电部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端设于所述容纳槽内,用于与位于所述容纳槽内的电子设备电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118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