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氚远程在线监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08807.2 | 申请日: | 2022-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159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吴冠银;陈志林;陈华;蒋聪明;常瑞敏;穆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T1/167 | 分类号: | G01T1/167;G01T7/00;G08B21/24;H04L65/102;H04L69/08;H04W84/18 |
代理公司: | 绵阳远卓弘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371 | 代理人: | 张忠庆 |
地址: | 621999***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远程 在线 监测 系统 | ||
1.一种氚远程在线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与各取样点位相配合的取样子系统;
与各监测点位相配合的监测子系统;
通过网络通信模块与取样子系统、监测子系统进行数据通信的远程氚监测总台;
与远程氚监测总台进行数据通信的管理中心;
其中,所述取样子系统被配置为包括全氚/氚化水取样测量单元,尾气测量单元;
所述监测子系统被配置为包括与远程氚监测总台通信连接的氚在线监测单元,以及与氚在线监测单元通信连接的手套箱监测单元、操作间监测单元、特排监测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氚远程在线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套箱监测单元、操作间监测单元被配置为包括第一电离室探测器以及与其相配合的第一氚浓度测量仪;
其中,各第一电离室探测器中分别设置的滤径为40um第一过滤罩;
在手套箱监测单元中的第一电离室探测器被配置为采用1L,而操作间监测单元中的第一电离室探测器被配置为采用5L;
第一氚浓度测量仪的输出端通过第一网络交换模块与氚在线监测单元建立数据通信链路;
各第一电离室探测器通过相配合的安装机构悬挂式地设置在各监测点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氚远程在线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特排监测单元被配置为包括多路监测通道,以及将各路监测通道与特排管路进行连通的第一干式真空泵;
每路监测通道均被配置为包括1L流气式电离室以及与其相配合的第二氚浓度测量仪;
所述流气式电离室中设置有滤径为40um的第二过滤罩;
所述第二氚浓度测量仪被放置在滤径为40um第二过滤罩中;
第二氚浓度测量仪的输出端通过第二网络交换模块与氚在线监测单元建立数据通信链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氚远程在线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测量单元被配置为包括50mL的第二电离室探测器以及与其相配合的第三氚浓度测量仪;
所述第三氚浓度测量仪通过相配合的第三网络交换模块与远程氚监测总台建立数据通信链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氚远程在线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氚/氚化水取样测量单元被配置为包括:
封装用的壳体;
设置壳体内并与外部环境相配合的多组取样单元;
与各组取样单元通信连接,并通过通信模块与远程氚监测总台、本地控制台通信连接的控制单元;
其中,各组取样单元均被配置为包括:
与外部环境相配合的取样通道;
通过三通阀与取样通道连通,以进行全氚取样的第一采样通路;
通过所述三通阀与取样通道连通,以进行氚化水取样的第二采样通路;
设置在各三通阀的前端的第一过滤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氚远程在线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采样通路,第二采样通路均被配置为包括集成式冷阱以及与其相配合的取样瓶;
其中,在第一采样通路上还设置有带电加热机构的催化氧化床、第二过滤器,且第一采样通路上的集成式冷阱与第二过滤器之间设置有相配合的第一电磁阀,所述三通阀与催化氧化床之间设置有相配合的第二电磁阀;
第二采样通路上的集成式冷阱与三通阀之间设置有相配合的第三电磁阀。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氚远程在线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与各组取样单元相配合的溢流器;
用于将溢流器的液体进行收集的放射性液体收集罐;
与收集罐相配合,并与特排管路呈连通状的干式真空泵;
与各部件电性连接的电源模块;
其中,所述溢流器与收集罐通过相配合的第四电磁阀、连接管路进行连通,且所述溢流器上设置有相配合的液位传感器;
各路采样通路的取样瓶通过相配合的流量计,压力计,第五电磁阀与溢流器连通;
所述各电磁阀、液位传感器、流量计、压力计、集成式冷阱、催化氧化床、干式真空泵被配置为与控制单元通信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0880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跨语际语言翻译的神经机器翻译模型构建及其翻译方法
- 下一篇:涂刷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