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胺化反应用反应釜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776387.4 | 申请日: | 2022-07-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496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5 |
| 发明(设计)人: | 叶新;沈文光;王保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飞宇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J19/20 | 分类号: | B01J19/20;B01J4/02;C07C227/08;C07C229/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锦信诚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13 | 代理人: | 丁博寒 |
| 地址: | 21303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胺化反 应用 反应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化工反应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胺化反应用反应釜及其使用方法;反应釜包括:釜体,内部为空腔结构;釜体顶部设置第一料口和第二料口;第一料口上设置第一电动流量阀,第二料口上设置第二电动流量阀;釜体底部设置出料口;搅拌杆,在釜体内转动;搅拌杆侧面设置搅拌部,顶端延伸至釜体外侧;电机,固定设置在釜体外侧;气压传感器,设置在釜体的顶部;液压传感器,设置在釜体的底部;温度传感器,设置在釜体的内部;处理器,内部设置控制模型,用于收集气压传感器、液压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数据,并调节第一电动流量阀和第二电动流量阀的流量以及电机的转速。本发明有效地保证了胺化反应能够更好地符合反应要求进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工反应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胺化反应用反应釜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环丙乙酯胺化物,别名环丙胺化物,化学名称:2(2,4-二氯-5-氟苯甲酰基)-3-环丙胺基丙烯酸乙酯,主要用于生产盐酸环丙沙星药物。环丙乙酯胺化物生成时,先用2,4-二氯-5-氟苯甲酰氯与N,N-二甲氨基丙烯酸乙酯缩合反应得到的中间产物,中间产物再与环丙胺发生胺化反应,从而制得最终产品。涉及环丙胺的胺化反应通常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将环丙胺和待反应料液都加入到反应釜中进行混合,进行液相胺化反应,待反应完成后再从反应釜中取出反应后形成的料液,再将这些料液放入其他设备中经过冷却结晶等工艺,最终形成产品。
现有的反应釜在进行胺化反应中,在向反应釜中加入环丙胺和待反应料液时,大多都是采用的固定流量来向反应釜内添加原料的方式。由于胺化反应是放热反应,随着反应釜内部料液量的增加,反应釜内的温度就会逐渐升高,并且由于环丙胺本身易挥发,还会随着温度的升高使挥发率进一步地增加,由于往反应釜内添加两种料液是采用的固定流量的添加方式,很难甚至无法根据反应釜内的具体状况对环丙胺和待反应料液的注入流量进行精准的调节,因此还会导致反应釜内的气压和温度会持续升高,最终导致反应中的温度和气压都会超过反应所需的温度和气压标准,对最终产品的质量产生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胺化反应用反应釜,可以有效地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在进料时可以根据反应釜内的情况对进料量进行自动调整,保证胺化反应能够更好地符合反应要求进行,从而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胺化反应用反应釜使用方法,可以达到同样的技术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胺化反应用反应釜,包括:
釜体,独立固定设置;所述釜体内部为空腔结构;所述釜体顶部设置第一料口和第二料口,用于进料;所述第一料口上设置第一电动流量阀,所述第二料口上设置第二电动流量阀;所述釜体底部设置出料口,用于出料;
搅拌杆,在所述釜体内沿竖直方向定轴转动;所述搅拌杆侧面设置搅拌部,顶端延伸至所述釜体外侧;
电机,固定设置在釜体外侧,用于带动所述搅拌杆的延伸端转动;
气压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釜体的顶部,用于检测所述釜体内气体压力;
液压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釜体的底部,用于检测所述釜体内料液对所述釜体底部的压力;
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釜体的内部,用于检测所述釜体内料液的温度;
处理器,内部设置控制模型,用于收集所述气压传感器、所述液压传感器和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数据,并调节所述第一电动流量阀和所述第二电动流量阀的流量以及电机的转速;
所述控制模型具体为:
n=K1·P·T-1;
Q1=K2·(T-S·T0)-2·F-1·n-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飞宇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飞宇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763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