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列车检测区域的确定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10773043.8 | 申请日: | 2022-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093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1 |
发明(设计)人: | 袁魁;梁霄;李广斌;朱永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富欣智能交通控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L25/02 | 分类号: | B61L25/02;B61L23/00;B61L2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徐丽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列车 检测 区域 确定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列车检测区域的确定方法及装置,涉及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的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列车运行过程中的定位信息;基于定位信息在预先存储的行车线路数据中查找列车当前位置对应的线路数据点;根据线路数据点加载列车纵向检测范围内的线路元素;根据线路元素确定线路元素对应的横向检测区域的范围。本发明提供的列车检测区域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可以根据列车的运行过程实现动态检测,并对横向检测区域进行动态调整,以便于使确定的横向检测区域的范围能够更加满足司机的反应要求,进而对行车进行有效的指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列车检测区域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轨道交通列车,例如,地铁、有轨电车等,由于自重大、速度快、运动惯性大等特点,在行驶时往往需要根据线路情况提前施加牵引或制动,以便于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同时,提高运行效率和乘客舒适性。
对地铁列车而言,当前广泛采用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技术(CBTC,CommunicationBased Train Control System)进行列车运行和运营控制,同时保留司机目视驾驶作为系统故障或特定运营时的后备模式。这两种控制方式下,司机均需负责对行车前方的警惕瞭望,并结合驾驶经验处理轨道行车限界范围内可能出现的情况。
近年来在新建线路陆续部署的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中,没有常设司机,列车缺乏对前方障碍物的主动探测和主动反应能力。有轨电车主要运行在路面上,属于人车混行的半独立或开放路权,司机目视驾驶电车,列车控制主要依赖司机对路面状况和车辆状态的判断。而随着传感器技术、智能技术等的发展,一些障碍物检测手段被应用到轨道交通领域,当检测到列车前方障碍物时可对列车控制系统或司机进行告警提示,但是,现有的检测手段的检测区域的选取多与传感器感知覆盖范围一致,而未考虑列车的线路情况和系统/司机的反应要求,对行车指导不足。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列车检测区域的确定方法及装置,以缓解上述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列车检测区域的确定方法,包括:获取列车运行过程中的定位信息;基于所述定位信息在预先存储的行车线路数据中查找所述列车当前位置对应的线路数据点;以所述线路数据点为起点加载所述列车纵向检测范围内的线路元素;根据所述线路元素确定所述线路元素对应的横向检测区域的范围。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基于所述定位信息在预先存储的行车线路数据中查找所述列车当前位置对应的线路数据点的步骤,包括:加载预先存储的所述行车线路数据,其中,所述行车线路数据至少包括以下信息:所述列车当前行车线路上的多个线路坐标点、所述线路元素和线路里程信息,每个所述线路元素包括以下类型之一:特殊运行区、站台、护栏、隧道;根据所述定位信息在所述行车线路数据中查找所述列车前方距离所述列车最近的线路坐标点;将查找到的所述线路坐标点确定为所述列车当前位置对应的线路数据点。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以所述线路数据点为起点加载所述列车纵向检测范围内的线路元素的步骤包括:获取所述列车的纵向最大检测距离,其中,所述纵向最大检测距离为所述列车配置的传感器设备在所述列车的纵向方向上所检测的最大距离;将所述纵向最大检测距离对应的范围确定为所述列车的纵向检测范围;以所述线路数据点为起点,加载所述列车的纵向检测范围内的所有线路元素。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根据所述线路元素确定所述线路元素对应的横向检测区域的范围的步骤,包括:确定所述线路元素的类型;在预先存储的线路元素的横向检测阈值关系表中查找所述线路元素的类型对应的横向检测距离阈值;基于所述横向检测距离阈值确定所述线路元素对应的横向检测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富欣智能交通控制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富欣智能交通控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730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