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发光效率的LED外延结构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66428.1 | 申请日: | 2022-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757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王莎莎;万志;陈少彬;史成丹;卓祥景;柯志杰;艾国齐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未来显示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06 | 分类号: | H01L33/06;H01L33/32;H01L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娇娇 |
地址: | 361006 福建省厦门市火炬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发光 效率 led 外延 结构 及其 制作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提高发光效率的LED外延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所述LED外延结构包括:衬底、以及在所述衬底一侧表面依次生长的缓冲层、N‑GaN层、多量子阱结构以及P‑GaN层;其中,所述多量子阱结构由多个量子垒和量子阱交替形成,所述量子阱包括在所述量子垒上依次生长的InN层、InGaN层、GaN层以及AlInGaN层,所述GaN层和所述AlInGaN层构成Cap层,且在所述N‑GaN层到所述P‑GaN层之间,所述Cap层采用Al/In渐变的生长方式,能够起到极化匹配,形成高导带势垒,减小电子泄露的作用,并且在所述量子阱的生长初期,采用预通In的生长方式,形成InN团簇,增加In的并入,从而减少穿透位错,增加辐射复合发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光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提高发光效率的LED外延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AlInGaN基发光材料因其禁带宽度大、击穿电场高、电子饱和迁移率高等物理和化学特性在显示、照明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多应用。而多量子阱InGaN/GaN作为LED的有源区,对LED的光学特性尤为重要。但是在长波段中,如绿光、黄光、红光等,随着有源区InGaN中In组分越来越高,其晶体质量变差,缺陷增多,进而降低LED发光效率。并且InN和GaN之间晶格失配严重及低混溶性,容易在InGaN/GaN有源区出现In团簇,进而导致发光不集中,显色不纯等现象。此外,III族氮化物由于其自发极化和压电极化,会形成一个内建电场,容易产生量子限制斯塔克效应,加剧电子泄露。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常见的则是在InGaN/GaN有源区和P层之间插入一个AlGaN电子阻挡层(EBL),增加导带电子势垒,减少电子泄露,但这一方法也阻碍了空穴从P层传输到有源区,进而阻碍了电子和空穴在有源区的复合,从而影响LED的发光效率。
因此,减小电子泄露,增加空穴注入效率,削弱强极化电场,促进载流子在有源区的高效复合,成为提升LED发光效率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发光效率的LED外延结构及其制作方法,采用GaN+AlInGaN的Cap层设计,以及Al/In渐变的生长方式,不仅可以起到极化匹配,又能形成高导带势垒,减小电子泄露的作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提高发光效率的LED外延结构,包括:
衬底、以及在所述衬底一侧表面依次生长的缓冲层、N-GaN层、多量子阱结构以及P-GaN层;
其中,所述多量子阱结构由多个量子垒和量子阱交替形成,所述量子阱包括在所述量子垒上依次生长的InN层、InGaN层、GaN层以及AlInGaN层,所述GaN层和所述AlInGaN层构成Cap层,且在所述N-GaN层到所述P-GaN层之间,所述Cap层采用Al/In渐变的生长方式,能够起到极化匹配,形成高导带势垒,减小电子泄露的作用,并且在所述量子阱的生长初期,采用预通In的生长方式,形成InN团簇,增加In的并入,从而减少穿透位错,增加辐射复合发光。
优选的,在上述的LED外延结构中,所述量子垒的生长周期为N+1,N为6~12;
第1至第N-3个量子垒的厚度为DQB1,DQB1=7~16nm;
第N-1和第N-2个量子垒的厚度为DQB2,DQB1-DQB2≥2~6nm;
第N个量子垒的厚度为DQB3,DQB3-DQB2≤2~4nm;
第N+1个量子垒的厚度为DQB4,DQB4=18~30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未来显示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厦门未来显示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664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