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多种唤醒方式的电子闹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33045.4 | 申请日: | 2022-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278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发明(设计)人: | 杨晓薇;王瑞霞;苏志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凯邦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4G11/00 | 分类号: | G04G11/00;F21V9/02;G04G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岚智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24 | 代理人: | 赵夏笛 |
地址: | 363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多种 唤醒 方式 电子 闹钟 | ||
1.一种具有多种唤醒方式的电子闹钟,包括闹钟外壳(2)和其表面的显示屏(3),其特征在于:所述闹钟外壳(2)的顶部安装有灯箱(4),所述灯箱(4)的内部安装灯板(5),所述灯板(5)上设置有向灯箱(4)外壁射出自然光的全光谱灯(6),所述闹钟外壳(2)上设置有铃声辅助唤醒设计;
包括控制闹钟外壳(2)和灯箱(4)朝向角度的初始定位组件;
包括安装在灯箱(4)内部用于控制全光谱灯(6)的照射范围的精确定位组件;
所述灯箱(4)的内部安装有控制全光谱灯(6)光照强度由弱变强的调光组件,电子闹钟工作时,所述全光谱灯(6)通过调光组件会逐渐增强;
包括用于模拟自然光升起的缓慢调控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种唤醒方式的电子闹钟,其特征在于:所述精确定位组件包括开设在灯箱(4)内部的长槽,所述灯板(5)滑动连接在长槽的内壁,所述长槽贯穿出灯箱(4)的外壁,所述长槽的开口端与显示屏(3)朝向相同,还包括控制灯板(5)靠近或远离开口端的第一电动伸缩杆(12),所述长槽上开设有散热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种唤醒方式的电子闹钟,其特征在于:所述精确定位组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反光板(18),两个所述反光板(18)转动连接在灯箱(4)的内顶部和内底部之间,两个所述反光板(18)位于全光谱灯(6)的两侧,所述灯箱(4)上设置有开口端;
还包括控制两个反光板(18)相对转动的驱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多种唤醒方式的电子闹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转动连接在灯箱(4)内部且贯穿其顶部的两个传动轴(19),所述灯箱(4)的顶部开设有供传动轴(19)滑动的弧形槽,两个所述反光板(18)转动连接在传动轴(19)的底部,所述传动轴(19)的顶部均转动连接有连杆(21),所述灯箱(4)的顶部滑动连接有滑块(22),两个所述连杆(21)远离传动轴(19)的端部与滑块(22)的外壁铰接;
包括通过控制滑块(22)滑动使两个反光板(18)相对转动的第二电动伸缩杆(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种唤醒方式的电子闹钟,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定位组件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包括凸形结构的支撑板和位于两侧的两个支撑件,所述支撑板上贯穿有螺纹连接的螺栓(11),所述螺栓(1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安装有旋钮和支撑半球,所述支撑板的底部设置有支点弧形柱。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多种唤醒方式的电子闹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慢调控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支撑件上的转轴(13),所述闹钟外壳(2)的外壁与转轴(13)固定连接,所述支撑件的外壁固定安装有齿轮箱(8),所述转轴(13)转动穿入齿轮箱(8)的内部,位于齿轮箱(8)内部所述转轴(13)的外壁转动连接有从动齿轮(14),所述齿轮箱(8)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与从动齿轮(14)啮合的主动齿轮(15),所述从动齿轮(14)的转速小于主动齿轮(15)的转速;
还包括用于控制主动齿轮(15)转动的伺服马达(16)。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具有多种唤醒方式的电子闹钟,其特征在于:所述闹钟外壳(2)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扬声器(23),所述铃声辅助唤醒设计通过扬声器(23)进行播放音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多种唤醒方式的电子闹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调节闹钟开始时间和时长的控制面板(24),所述控制面板(24)安装在闹钟外壳(2)远离显示屏(3)的外壁,所述闹钟外壳(2)上还连接有用于供电或充电的充电线(9)。
9.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具有多种唤醒方式的电子闹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组件包括电控的调光玻璃(7),所述调光玻璃(7)的透光率可以进行无级调节,所述调光玻璃(7)安装在开口端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凯邦电子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凯邦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3304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