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西洋参枸杞颗粒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709076.6 | 申请日: | 2022-06-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031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 发明(设计)人: | 王金玲;张影;郑毅男;周生学;何颖;高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参友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23F3/34 | 分类号: | A23F3/34;A23L33/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恒和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4 | 代理人: | 王文成 |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西洋参 枸杞 颗粒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西洋参枸杞颗粒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提出采用长白山林下西洋参为原料,避免了各种农药杀虫剂的污染,以及各种重金属和残留物。同时科学证明林下西洋参淀粉含量较低,非淀粉多糖成分高,即膳食纤维明显高于农田西洋参。前者抗氧化水平高于后者,DPPH抑制率、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抑制率有明显差异;并且通过巨噬细胞吞噬实验,证明林下西洋参结合破壁工艺的免疫调节作用明显优于未破壁处理的常规提取工艺;同时超高压破壁处理的西洋参免疫调节作用明显优于直接冻干粉碎工艺。通过西洋参枸杞耐缺氧试验、西洋参枸杞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机能等研究,实现了最佳效果,节约了原料成本,提高了制剂的疗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健食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西洋参枸杞颗粒茶及其制备方法于应用。
背景技术
西洋参(Panaxquinquefolium,AG)在传统的亚洲人中很受重视,是东方医学和替代医疗保健市场中最受关注的草本植物中的佼佼者。近年来,在西方国家的使用也有所增加。西洋参化学成分较复杂,含括皂苷、挥发油类、氨基酸、多糖类与聚炔类等,具有强化心肌与中枢神经、调节血压、调节内分泌等作用,能够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保护心血管系统,促进血液活力等。
人参皂苷是西洋参的主要生物活性次级代谢产物。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参皂苷的提取、定量和生物活性研究上。然而,人参非淀粉多糖很少受到人们的关注。人类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成分几乎完全来源于植物,在食品加工、饮食和健康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碳水化合物虽然被广泛认为是主要的能源,但它们对饮食和健康也有其他影响,尤其是细胞壁多糖,它是膳食纤维的主要成分。近期研究表明,膳食纤维和抗性淀粉在降低慢性病风险因素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包括心血管疾病和某些类型的癌症。如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性肠病,影响结肠和直肠。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高,已演变成全球性负担。天然资源中的非淀粉多糖(NSPs)作为一种功能性碳水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炎和免疫调节活性,对UC具有显着的治疗用。
西洋参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具有气阴双补的作用,但是性质偏凉,不适合于虚寒怕冷的人群服用。枸杞药食同源,性平,具有肝肾同补的作用。西洋参和枸杞配伍使用能够起到滋补肝肾的作用,对于肝肾阴虚引起的头晕目眩、眼干、易疲劳、口燥咽干、失眠多梦、胁肋隐痛、腰膝酸软,耳鸣心烦、舌苔红、苔少、女子月经量少有一定的治疗功效,同时还能改善气血不足导致的面色萎黄、四肢无力、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唇甲发白等症状。
目前的西洋参枸杞制剂,多采用普通农田西洋参为原料,其制备工艺一般为所有药材均用水提或乙醇提取复配而成,如CN105106434A公开的一种枸杞西洋参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或由原料干燥粉碎混合而成,如CN101828618A公开的西洋参枸杞速溶茶。然而由于西洋参原料的普通且加工工艺的局限,原料生物活性成分要么释放的不够全面,成分比较单一,适用范围较窄;要么原料加工深度不够,活性成分含量较低,影响食用效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从原料的非淀粉多糖成分及加工方式研究入手,找到,西洋参与枸杞的最佳配比,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范围更广、效果更好的西洋参枸杞颗粒茶,以及提供其制备方法与具体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西洋参枸杞颗粒茶,包括林下西洋参破壁粉末和枸杞提取物粉末,林下西洋参破壁粉末和枸杞提取物粉末的质量比为2:1;
林下西洋参破壁粉末的制备过程为:取林下西洋参水浸润湿,切片,装袋抽真空,用400MPa~600MPa超高压破壁处理,微波烘干,粉碎成600目以下,得到林下西洋参破壁粉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参友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参友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0907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