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UV胶微球谐振腔的压力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94814.4 | 申请日: | 2022-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318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9 |
发明(设计)人: | 邢恩博;岳军;戎佳敏;唐军;刘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L1/10 | 分类号: | G01L1/10 |
代理公司: | 太原新航路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2 | 代理人: | 王勇 |
地址: | 030051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uv 胶微球 谐振腔 压力传感器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谐振式压力传感器,具体是一种基于UV胶微球谐振腔的压力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谐振式压力传感器测量精度较低的问题。一种基于UV胶微球谐振腔的压力传感器,包括玻璃基片、UV胶微球谐振腔、光纤锥、偏振控制器、宽带光源、光谱分析仪;其中,玻璃基片的表面喷涂有超疏水涂料层;UV胶微球谐振腔固定于超疏水涂料层的表面;光纤锥的锥区与UV胶微球谐振腔耦合;宽带光源的输出端通过偏振控制器与光纤锥的首端连接;光谱分析仪的输入端与光纤锥的尾端连接。本发明适用于压力的测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谐振式压力传感器,具体是一种基于UV胶微球谐振腔的压力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谐振式压力传感器因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压力的测量。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谐振式压力传感器普遍基于F-P谐振腔或波导谐振腔进行工作。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F-P谐振腔和波导谐振腔的品质因数较低,导致现有谐振式压力传感器存在测量精度较低的问题。基于此,有必要发明一种基于UV胶微球谐振腔的压力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谐振式压力传感器测量精度较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谐振式压力传感器测量精度较低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UV胶微球谐振腔的压力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基于UV胶微球谐振腔的压力传感器,包括玻璃基片、UV胶微球谐振腔、光纤锥、偏振控制器、宽带光源、光谱分析仪;其中,玻璃基片的表面喷涂有超疏水涂料层;UV胶微球谐振腔固定于超疏水涂料层的表面;光纤锥的锥区与UV胶微球谐振腔耦合;宽带光源的输出端通过偏振控制器与光纤锥的首端连接;光谱分析仪的输入端与光纤锥的尾端连接。
具体工作过程如下:启动宽带光源,宽带光源发出的光依次经偏振控制器、光纤锥、UV胶微球谐振腔、光纤锥入射到光谱分析仪,并经光谱分析仪转换为谐振谱,光谱分析仪根据谐振谱测得UV胶微球谐振腔的共振波长。当压力作用于UV胶微球谐振腔时,UV胶微球谐振腔发生形变,使得UV胶微球谐振腔的折射率发生变化,由此使得UV胶微球谐振腔的共振波长发生变化。此时,根据光谱分析仪测得的共振波长变化量即可计算出压力值,由此实现压力的测量。
与现有谐振式压力传感器相比,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UV胶微球谐振腔的压力传感器不再基于F-P谐振腔或波导谐振腔进行工作,而是基于UV胶微球谐振腔进行工作。相较于F-P谐振腔和波导谐振腔,UV胶微球谐振腔具有高品质因数和极小的模式体积,因此本发明具备了超高的测量精度。
一种基于UV胶微球谐振腔的压力传感器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用于制备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UV胶微球谐振腔的压力传感器),该方法是采用如下步骤实现的:
步骤一:选取玻璃基片,并在玻璃基片的表面喷涂形成超疏水涂料层,然后将玻璃基片放置于六维位移调节台上;
步骤二:用泵注射器抽取UV胶,并将UV胶滴到超疏水涂料层的表面通过表面张力形成类球状体,然后用紫外灯照射类球状体,使得类球状体固化成为UV胶微球谐振腔;
步骤三:在UV胶微球谐振腔的旁侧设置光纤锥,并保证光纤锥的锥区与UV胶微球谐振腔耦合;然后,将宽带光源的输出端通过偏振控制器与光纤锥的首端连接,将光谱分析仪的输入端与光纤锥的尾端连接;
步骤四:启动宽带光源,宽带光源发出的光依次经偏振控制器、光纤锥、UV胶微球谐振腔、光纤锥入射到光谱分析仪,并经光谱分析仪转换为谐振谱;然后,利用六维位移调节台调整UV胶微球谐振腔的位置,并实时观察谐振谱;当UV胶微球谐振腔与光纤锥的锥区之间达到高效耦合状态时,在UV胶微球谐振腔与超疏水涂料层的表面之间滴加紫外固化胶,并用紫外灯照射紫外固化胶,使得紫外固化胶固化,由此使得UV胶微球谐振腔固定于超疏水涂料层的表面,从而完成制备。
本发明结构合理、设计巧妙,有效解决了现有谐振式压力传感器测量精度较低的问题,适用于压力的测量。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北大学,未经中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9481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