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人脸特征点的CT与MRI3D/3D图像配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92637.6 | 申请日: | 2022-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351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9 |
发明(设计)人: | 和陆兴;和树仁;资艳格;王艳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 |
主分类号: | G06T7/30 | 分类号: | G06T7/30;G06T17/00;G06T7/11;G06T15/20 |
代理公司: | 西安赛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75 | 代理人: | 张少君 |
地址: | 650000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特征 ct mri3d 图像 方法 | ||
1.一种基于人脸特征点的CT与MRI3D/3D图像配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基于人体颅部断层影像的表面轮廓的面重建:利用VisualizationToolkit对同一患者的CT和MRI图像集进行重建;
S2、刚性特征的选择:通过设置合适的等值面阈值使S1重建图像中的脸部区域较好的突显出来,并将脸部区域作为刚性特征;
S3、表面轮廓的特征点提取:对S2中重建模型上通过交互来实现特征点的提取,特征点提取时的重建方式为面绘制,并对脸部的特征点进行提取;
S4、特征点配准:通过VTK包中的vtkIterativeClosestPointTransform类通过实施两次或以上的ICP算法对CT和MRI两种不同分辨率、成像特征的特征点进行配准;
S5、评估配准精度:使用不同颜色对两组图像集进行面绘制重建并进行区间限定,利用S4中得到的坐标映射矩阵进行变换,在三维空间评估两者的贴合程度;
S6、对图像集进行体绘制三维重建并进行配准后的坐标变换:采用体绘制将CT和MRI断层数据集三维重建于同一坐标系下,并对作为浮动图像的一方进行坐标变换;
S7、图像切片:选定角度后,对CT和MRI配准变换后的体数据进行切片,为后续的图像融合做准备,根据需要分别进行窗宽窗位的调节后再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人脸特征点的CT与MRI3D/3D图像配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利用VTK包中的方法进行抽样平滑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人脸特征点的CT与MRI3D/3D图像配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VTK为vtkImageShrink3D、vtkDecimatePro、vtkSmoothPolyDataFilter或vtkPolyDataNormals类中的一种或几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人脸特征点的CT与MRI3D/3D图像配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利用VTK包进行实体绘制,对CT和MRI的断面DICOM图像进行分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人脸特征点的CT与MRI3D/3D图像配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VTK为vtkPolyDataNormals、vtkPolyDataMapper、vtkActor或vtkRenderer类中的一种或几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人脸特征点的CT与MRI3D/3D图像配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CT和MRI在VTK中重建时,要根据DICOM图像的TAG标签中的pixel spacing和slice position参数重建尺寸,保证同一患者的CT和MRI代表的实际尺寸在三维重建后是相同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人脸特征点的CT与MRI3D/3D图像配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头面部为刚性结构,病人的头面部在短期内一般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形,也不受生理运动的影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人脸特征点的CT与MRI3D/3D图像配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的特征点为每只眼睛的两个眼角点、眉心以及鼻翼两侧七个共有的特征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人脸特征点的CT与MRI3D/3D图像配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既可以将CT的三维图像作为参考图像,将MRI的三维图像作为浮动图像,反之亦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人脸特征点的CT与MRI3D/3D图像配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中使用红白两种颜色对两组图像集的面绘制图像进行渲染,并使用面切割技术进行区间限定,并根据配准结果进行变换,两者的贴合程度代表着配准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9263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