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线粒体膜囊泡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87000.8 | 申请日: | 2022-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080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发明(设计)人: | 孟婉蓉;李博;李龙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5/077 | 分类号: | C12N5/077 |
代理公司: | 北京深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6058 | 代理人: | 吴晓丹 |
地址: | 610065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线粒体 膜囊泡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线粒体膜囊泡的制备方法,涉及膜囊泡制备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制备线粒体膜囊泡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从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系3T3中提取线粒体;S2:提取线粒体外膜;S3:将线粒体外膜进行超声处理,然后在聚碳酸酯多孔膜中挤压多次后得到线粒体膜空囊泡;S4:通过线粒体膜囊泡对CuS进行包裹。该方法不仅能够高效制备线粒体膜囊泡,还为探索新的可替代的低免疫原性生物膜用于纳米材料的包裹和药物递送提供技术支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膜囊泡制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线粒体膜囊泡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各种细胞来源的细胞膜已经成功地用于包覆纳米材料以实现纳米材料仿生功能化,但是由于细胞膜表面蛋白丰富,自身携带较多抗原导致其在体内具有较大的免疫原性,因此探索新的可替代的低免疫原性的生物膜用于纳米材料的包裹和药物递送是目前面临的问题。
目前,真核生物细胞器的胞内膜仍未被探索是否能用于纳米材料包覆,由于线粒体在细胞内主要参与能量代谢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中扮演重要作用,线粒体还能在从正常的细胞中转移到受损的细胞内,以满足受损细胞的能量需求,且与细胞膜相比,线粒体膜的表面蛋白种类单一,具有较低的免疫原性,因此,本发明首次提出一种线粒体膜囊泡的制备方法,以用于制备线粒体膜囊泡,为后期纳米材料的包裹和药物递送提供技术支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首次提出一种线粒体膜囊泡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不仅能够高效制备线粒体膜囊泡,还为探索新的可替代的低免疫原性生物膜用于纳米材料的包裹和药物递送提供技术支撑。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线粒体膜囊泡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从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系3T3中提取线粒体;
S2:提取线粒体外膜;
S3:将线粒体外膜进行超声处理,然后在聚碳酸酯多孔膜中挤压多次后得到线粒体膜空囊泡;
S4:通过线粒体膜囊泡对CuS进行包裹。
进一步的,所述S1的具体步骤为:
1)从细胞培养皿中移除培养基,用PBS洗涤细胞;
2)洗涤之后,移除PBS,再将细胞刮下,然后将刮下的细胞悬液转移到离心管中,用PBS反复冲洗并将所有细胞收集至离心管内;
3)对离心管内的细胞进行离心处理,沉淀细胞,弃去上清液;
4)将制备的线粒体提取液加入离心管并重悬细胞;
5)在冰浴条件下多次研磨细胞;
6)再通过多次离心操作收集管底线粒体。
进一步的,所述S2的具体步骤为:
1)在线粒体内加入超纯水然后进行震荡;
2)在线粒体样品中加入蔗糖溶液;
3)将2)中得到的混合物进行均质处理,接着通过离心收集上清液;
4)再进行离心,使得线粒体外膜沉淀在管底,然后将线粒体外膜进行保存;
5)计算线粒体外膜提取率。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该制备方法能够制备线粒体膜囊泡,且不影响线粒体膜蛋白组成;
2、该制备方法能够提高线粒体外膜的提取率,从而提高线粒体膜囊泡的制备效率。
3、该制备方法能提供一种细胞器膜包裹的光热纳米材料,提高纳米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870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