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筋轴向挤压接头装置及连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686971.0 | 申请日: | 2022-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989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9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友;吕刚;宋月光;王杨;岳岭;陈志广;凌云鹏;刘方;于晨昀;陈丹;彭斌;胡晶;魏盼;李力;张延;张矿三;徐治中;祝安龙;谭富圣;马福东;刘宝权;王德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5/16 | 分类号: | E04C5/1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智东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8 | 代理人: | 陈亚斌;关兆辉 |
地址: | 100055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筋 轴向 挤压 接头 装置 连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筋轴向挤压接头装置及连接方法,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包括若干个钢筋和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钢筋接头处的连接套筒装置,所述连接套筒装置内有可容纳若干所述钢筋的空间,通过挤压工具将所述连接套筒装置挤压至相邻两个所述钢筋接头处且一次挤压成型,解决了的问题。本发明优点是:使用本发明可提高钢筋接头的可靠性,施工方便,钢筋不需要额外加工,并且连接强度高,受力均匀;施工效率高,10s即可完成一个接头;人员劳动强度低,连接质量完全可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钢筋轴向挤压接头装置及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在隧道、桥梁、房建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连接是必不可少的工序,而且数量巨大。目前常用的连接方式有钢丝绑扎连接、焊接、螺纹套筒连接、横向挤压套筒连接等方式,这些连接方式各有优缺点,钢丝绑扎连接强度低,搭接长度大,钢筋浪费比较严重;焊接工艺繁琐,且焊接施工容易引起火灾,在隧道衬砌施工中容易灼伤防水板;螺纹套筒连接钢筋对中要求高、施工便利性差、施工质量不易控制;径向挤压套筒连接对现场钢筋同轴度要求较高,且挤压时在接头处易产生弯折,难控制,且相应的挤压设备过于笨重,只适用于单根连接,连接方式效率较低,浪费工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筋轴向挤压接头装置及连接方法,其在能使得施工过程中钢筋的连接强度高,受力均匀。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钢筋轴向挤压接头装置,包括若干个钢筋和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钢筋接头处的连接套筒装置,所述连接套筒装置内有可容纳若干所述钢筋的空间,通过挤压工具将所述连接套筒装置挤压至相邻两个所述钢筋接头处且一次挤压成型。
综合上述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套筒装置包括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的外壁紧贴所述钢筋,所述第一套筒具有外套套筒部,所述外套套筒部为沿所述外套套筒部的长度方向贯穿的一个完整的筒形,所述第二套筒具有内套套筒部,所述内套套筒部为沿所述内套套筒部的长度方向贯穿的一个完整的筒形,所述外套套筒部的内壁直径小于所述内套套筒部的外壁直径,在挤压过程中,所述第一套筒沿所述外套套筒部的长度方向逐渐挤压所述第二套筒,直至完成挤压。
综合上述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套筒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用来为用于容纳并与所述钢筋挤压连接的直孔端,所述第二端部为用于同所述第二套筒连接的,所述第二端部的开口外圆边处沿设有倒角。
综合上述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端部的外表面设有外锥形部,所述外锥形部沿所述内套套筒部的长度方向的外端的内径小于所述外锥形部沿内套套筒部的长度方向的内端的外径,所述内套套筒部的内壁设有数个沿长度方向的切槽口。
综合上述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内套套筒部的筒壁的中部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轴线与所述内套套筒部的轴线垂直,所述定位孔内设置有定位销,所述定位销的一端伸出到内套套筒部的筒壁外。
综合上述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内套套筒的形状为直筒型或纺锥形,所述外套套筒部的形状与所述内套套筒相适配。
综合上述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套筒的内径不小于所述钢筋的直径。
综合上述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钢筋的径向公差为小于4cm,所述钢筋的轴向间距不大于3cm。
综合上述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一种钢筋轴向挤压接头连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先将第二套筒安装在钢筋接头处,使得第二套筒中线与所述钢筋接头缝对齐;S2:使用挤压工具轴向挤压所述第一套筒,所述挤压工具为液压千斤顶,所述第一套筒逐渐挤压所述第二套筒的直径;S3:所述第二套筒的直径逐渐缩小,逐渐挤压握紧内侧所述钢筋,挤压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869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